推广 热搜: 公司  快速  上海  中国  未来    企业  政策  教师  系统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80道

   日期:2024-11-12     作者:caijiyuan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keant.xrbh.cn/news/14212.html
核心提示:​​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小学教育简答题80道全部汇总在这里啦!!抓紧时间备考,奥利给~​一、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1.生产

​​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小学教育简答题80道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80道

全部汇总在这里啦!!

抓紧时间备考,奥利给~


一、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3)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3.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二、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3.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制度

三、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1.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4)社会文化规范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制约着人们的教育观念

2.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四、简述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循序渐进)

2、教育要遵循人发展的阶段性,从学生年龄特征出发进行教育。(分阶段教学,不能一刀切)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抓住关键期)

4、教育要遵循人发展的互补性,进行长善救失。(扬长避短)

5、教育要适应人发展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五、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六、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主要表现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七、教育目的的作用

1.导向作用 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确立、教育内容的取舍、教育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教育效果的评价,都是以教育目的为依据和前提的。教育目的无论对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有目标导向作用

2.激励作用 教育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可以达成最终目标,最终目标反过来成为一种激励的力量

3.评价作用 教育目的既是一个国家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又是衡量教育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八、教育目的的影响因素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据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也是确立教育目的的重要根据   

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4.教育活动中个体的价值取向

九、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十、个人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

(1)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给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人的途径和方法

十一、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十二、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我国教育制度改革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注重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5.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十三、、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

(1)全民性——面向全体国民(2)义务性——强制性、普及性、免费性(3)全面性——德、智、体、美、劳(4)基础性——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十四、学校管理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2)有效性原则(3)民主性原则(4)科学、规范性原则(5)系统、整体性原则(6)责任制原则(7)教育为主,全面安排原则

十五、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

包括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教务行政管理、教学工作管理和总务工作管理

十六、活动中心课程理论

(1)学生是中心(2)学校课程应以学生兴趣或生活为基础(3)学校教学应该以活动和问题反思为核心

十七、课程计划的构成基本内容

(1)指导思想(2)培养目标(3)课程设置及说明(核心问题)(4)课时安排(5)课程开设顺序和时间分配(6)考试考查制度和实施要求

十八、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教科书的编写要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2)教科书的编写要强调基础性(3)教科书的编写要注意实用性(4)教科书的编写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性与教学法要求统一(5)教科书的编写要表达确切(6)教科书的编写要强化联系性;

十九、泰勒提出的四大课程基本问题:

(1)学校应努力达成什么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一目标?(3)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如何确定这些教育目标是否达到?

二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国家,地方,学校)

二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

①研究性学习②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③劳动与技术教育④信息技术教育

二二、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策略(基本要求)

(1)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2)建立教师威信;(3)要善于同学生交往(4)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意见;(5)提高教师自身素质(6)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二三、小学教师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和创造性(2)连续性和广延性(3)长期性和间接性(4)主体性和示范性(5)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二四、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1)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2)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3)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4)教师人格修养的发展

二五、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途径:师范教育,入职培训,在职培训,自我教育)

(1)观摩和分析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5)教师成长记录袋

二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1.师德为先: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学生为本: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3.能力为重: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4.终身学习: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七、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

(1)确定研究课题(2)查阅文献(3)制订研究工作计划(4)搜集并整理资料(5)分析研究(6)撰写报告

二八、检索文献要遵循的基本要求

(1)检阅要全面,即全面性(2)检阅要认真细致,即准确性(3)勤于积累(5)善于思索

二九、教育科学的研究原则

(1)客观性原则(2)创新性原则(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4)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5)伦理原则

三十、调查问卷的设计要求

1.内容与表述:(1)问题的结构合理、逻辑性强(2)应回避社会禁忌、个人隐私之类的问题(3)每题只能包含一个观点(4)问题的文字要表达准确

2.题目的数量、长度适度

3.题目的排列:分类清楚、层次分明、合乎逻辑

三一、教育调查报告的结构

(1)题目(2)引言(3)正文(4)讨论或建议(5)结论

三二、实验法进行的步骤

(1)决定实验目的、方法和组织形式,拟定实验计划(2)创造实验条件,准备实验用具(3)实验的进行,在实验过程中要作精确而详尽的记录,在各阶段中要作准确的测验(4)处理实验结果。

知觉的特性。

(1)知觉选择性(2)知觉整体性(3)知觉理解性(4)知觉恒常性

三四、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1)学习材料的性质和数量(2)学习程度(3)系列位置效应(4)识记者的态度与记忆任务的重要性(5)识记的方法(6)时间因素(7)情绪和动机

系列位置效应:接近开头和末尾的记忆材料的记忆效果好于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外因(材料+时间)

过度学习:指学习达到恰好能够背诵之后再继续进行学习。内因(动机+学习方法)

三五、依据遗忘规律如何组织复习。

(1)及时复习(2)分散复习(3)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4)复习方法要多样化(5)合理安排复习时间(6)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三六、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问题情境(2)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3)原型启发(4)已有的知识经验(5)动机的强度

三七、培养小学生创造想象的方法

(1)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三八、良好性格的培养

(1)树立效仿的榜样(2)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3)及时进行个别辅导(4)创设优良的集体气氛(5)鼓励学生自我教育

三九、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1)学习上由间接兴趣逐渐向直接兴趣转化(2)兴趣广度逐步扩大,但缺乏中心兴趣(3)兴趣稳定性不强,逐渐由不稳定向稳定发展(4)由消极兴趣向积极兴趣发展

四十、学习兴趣的培养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建立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创建激励评价体系,发展学生学习兴趣(4)开展多种趣味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四一、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1.构建主义学习观(1)学习的主动构建性(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3)学习的情境性

2.构建主义学生观,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3.构建主义知识观,强调学生的报考性

四二、促进学习迁移的策略

(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四三、学习策略的教学

(1)注重元认知监控和调节训练(2)有效运用教学反馈(3)提供足够的教学时间

四四、学习策略训练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为主体)(2)内化性原则(逐步内化成自己的学习能力)(3)生成性原则(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4)特定性原则(因材施教)(5)有效监控原则(监控自己使用每种学习策略所导致的结果)(6)个人效能感(自信程度)

四五、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过程,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四六、疏导原则要求(循循善诱原则)

(1)讲明道理,疏通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奖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四七、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1)教育者要尊重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2)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和教育(3)对学生的要求要明确,具体,可操作。

四八、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平行教育原理)

(1)建立健全的学生集体(2)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3)加强个别教育,并通过个别教育影响集体,将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辩证统一起来

四九、长善救失原则(依靠积极克服消极)

(1)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客观地分析评价学生(2)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3)要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五十、小学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途径:(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各科教学(2)社会实践活动(3)课外、校外活动(4)劳动(5)少先队活动(6)班会、校会、周会、晨会(7)班主任工作

方法:(1)说服教育法(2)榜样示范法(3)陶冶教育法(4)指导实践法(5)品德评价法(6)品德修养指导法

五一、说服教育法要注意

(1)有目的性和针对性(2)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内容真实可信(3)态度真诚热情(4)注意时机

五二、美育的任务

(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3)培...生鉴赏美的能力(4)培...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五三、心理辅导的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2)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的内容(4)结合班级少先队活动开展心理辅导教育(5)开展面向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或咨询(6)开展小组辅导(7)进行对学生家庭的心理辅导教育

第二批:

班集体四个特征

1.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组成的共同活动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条件。

2.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  

3.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  

4.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五五、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如何形成良好的班风)

(1)制定共同的奋斗目标(2)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3)建立严明的班级纪律(4)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5)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五六、班级管理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2)全面管理原则(3)自主参与原则(4)教管结合原则(5)全员激励原则(6)平行管理原则

五七、班级管理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2)目标管理法(3)榜样示范法 (4)情境感染法(5)规范制约法(6)舆论影响法(7)心理疏导法(8)行为训练法

五八、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和方法

(1)有效性原则(2)客观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4)可接受原则(5)冷处理原则

(1)沉着冷静面对(2)机制果敢应对(3)公平民主处理(4)善于总结引导

五九、班主任工作内容

(1)了解和研究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建立学生成长档案(4)组织班会活动和课外活动(5)协调各种教育影响,形成教育合力(6)操行评定

六十、家校联系的方式,合作的要求

家庭协调(联系):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及家长沙龙等等。

要求:(1)教育性。家校合作应使学生、家长和教师都能够得到教育意义。(2)发展性。家校合作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3)针对性。家校合作应该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4)有效性。家校合作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最终必须要完成预定目标。

教学设计导入原则:目的性 启发性 关联性 趣味性 艺术性

六二、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教学)  

(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4)培养小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六三、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1.含义: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反映的是教学中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感性认识的关系。

2.二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1.含义: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能力的发展,并将二者辩证统一于教学活动之中

2.二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1)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2)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三)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1.含义: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注重教师的教,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的积极性,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二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四)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1.含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并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等方面获得发展与进步。

2.二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3)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

六四、教学过程的结构(基本阶段)

(1)激发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中心环节)(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

六五、教学原则

1.思想性(教育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原则①保证教学的科学性②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发掘教材的思想性,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③要重视补充有价值的资料、事例或录像④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2.启发性原则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进行创造性学习④善于提问激疑,引导教学步步深入⑤发扬教学民主,融洽师生关系

3.直观性原则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②直观教具要与语言讲解相结合③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4.巩固性原则①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②重视组织各种复习③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④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加强知识的巩固⑤用过作业练习和检查促进巩固

5.循序渐进(系统性)原则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②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④将系统连贯性与灵活多样性结合起来

6.因材施教原则①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②教师要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③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都得以发挥

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8.量力(可接受)性原则①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②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

六六、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1)谈话法的基本要求:①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②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③要善于启发诱导④要做好归纳、小结

(2)讲授法的基本要求:①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②讲授要注意启发③讲究语言艺术。

(3)讨论法的基本要求:①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②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③要做好讨论小结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的基本要求:①做好演示前的准备②用以演示的对象要有典型性③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④通过演示,使所有学生都能清楚、准确地感知演示对象,并引导他们在感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练习法的基本要求:①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②精选练习材料,适当分配分量、次数和时间③严格要求。

4.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

六七、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4)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多方面的发展(5)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检查

缺点:(1)过于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锻炼提高(2)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班级授课制中,无论什么教学方法,都只能适应部分学生(3)在班级授课制中 ,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的基本空间,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学生的交往受到限制(4)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收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和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六八、上好课的具体要求:

(1)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结构合理(5)表达清晰(6)气氛热烈(7)板书有序(8)态度从容

六九、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

(1)内容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2)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需求(3)分量适宜、难易适度(4)形式多样(5)要求明确,规定作业完成时间

七十、批改作业的要求

(1)作业批改要及时(2)作批改要认真细致(3)作批改要规范(4)作批改要遵循激励性原则(5)作业批改方式要多样化(6)作业要及时复批

第四批:

简述教师资专业发展的内容

(1)专业理念,包括专业态度、教育理念和专业道德;

(2)专业知识,包括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科学理论知识和

实践性知识

(3)专业能力,包括一般能力(智力)和特殊能力两方面

2、简述促进迁移的教学策略

(1)确立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

(2)注意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的编排

(3)传授与训练正确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4)采用有效教学策略与方法

3、简述班级活动的组织步骤

(1)确定活动的主题

(2)制定活动计划

(3)落实准备工作

(4)活动实施

(5)活动总结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40个常考简答题考点快速记忆口诀

1.近代教育的变化

①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②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③教育的世俗化

④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关键词记忆法:公立十一

2.20世纪后教育特征

①教育的终身化

②教育的民主化

③教育的多元化

④教育的全民化

⑤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关键词记忆法:全民多现身

3.调查研究步骤

①明确调查目的

②制定调查计划

③准备调查材料和工具

④实施调查

⑤整理调查材料和撰写调查报告。

关键词记忆法:确定调查

4.行动研究步骤

①发现问题

②分析问题

③设计研究方案

④研究实施与资料收集

⑤总结与反思,确定下一步研究问题

⑥整理和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关键词记忆法:发奋(分)研究总结整理

5.生产力对教育影响

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结构变化

③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关键词记忆法:内人解手龟速

6.政治制度对教育影响

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关键词记忆法:领受的

7.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1)认真看书学习

(2)积极投身实践

(3)培训合作反思

(4)进行科学研究

关键词记忆法:学习、实践、合作、反思

8.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

(1)确立校本教育宗旨

(2)组建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动队伍

(3)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的主题

(4)营造民主开放的课程开发环境

(5)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一体化

押韵记忆法:为了一个宗旨、拉起一支队伍、确定一个主题、营造一种环境、改变一种教学

9.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其教育意义

①顺序性:循序渐进

②阶段性: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

③不平衡性:抓关键期

④互补性:长善救失

⑤差异性:因材施教

10. 教育目的的功能

①导向功能

②激励功能

③选择功能

④评价功能

关键词记忆法:向鸡评选

11.社会本位论观点

①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没有社会需要就谈不上个人的教育和发展

②教育除社会目的之外,没有其他目的

③教育成果只能以社会功能来衡量

关键词记忆法:个人社会、目的社会、成果社会

12.教师劳动的特点

①强烈的示范性

②独特的创造性

③劳动的复杂性

④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

⑤劳动效果的隐含性

⑥长期性

关键词记忆法:是广联隐藏创复

13.教师知识素养包括哪些方面

(1)学科专业素养

①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

②了解该学科的发展脉络

③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

④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法和方法论

(2)教育专业素养

①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②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③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14.福勒和布朗的教师成长阶段理论

①关注生存阶段: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过多的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从而花大量时间去搞好自己与别人的关系

②关注情境阶段: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更多的关注自己的教学效果

③关注学生阶段: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实施因材施教

15.新教师成长的途径

①加强理论学习,优化知识结构(职前)

②借鉴他人经验,加快自身发展(职后)

③参与行动研究,提高自身素质(进修)

④反思教学经验(自我教育)

16.制约课程的因素

①社会需求

②学科知识水平

③学习者身心发展特点

④课程理论

17.学习者(活动、儿童)中心课程论观点

①学生是课程的核心

②课程以学生的兴趣为核心来编排

③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作为教材内容

④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

18.知识(学科)中心课程论观点

①有逻辑

②分科目

③掌握学科知识

19.课程实施结构

①安排课程表

②确定分析教学任务

③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

④选择确定教学模式

⑤规划教学单元和课的类型

⑥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

⑦评价教学活动与结果。

关键词记忆法:安排课程、确定教学、研究学生、选择模式、规划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结果

20.影响遗忘的因素

①学习材料的性质

②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

③记忆任务的长久性和重要性

④识记的方法

⑤时间因素

⑥情绪和动机

关键词记忆:性质、数量、重长、方法、时间、情绪

21.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①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②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③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④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⑤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⑥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关键词记忆法:人理解加工三个方法

22.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①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②丰富学生知识,扩大表象储备

③创设想象情景,引发想象

④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唤起学生的想象

关键词记忆法:培养好奇、丰富知识、创设情境、唤起想象

23.如何科学掌握概念

①感性材料

②过去经验

③变式

④语言表达

⑤实践

24.影响问题解决因素

①问题的特征

②已有的知识经验

③定式

④功能固着

⑤原型启发

⑥情绪与动机

⑦个体智力水平

25.学习动机功能

①激发功能

②指向功能

③维持功能

关键词记忆法:鸡翅香(激发、维持、指向)

26.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①学生归因信念的训练

②学生成就动机的培养

③学生成就目标的引导

④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支持

⑤学生学习中自我价值的维护

⑥学生自我效能的增强

关键词记忆法:一归两成三自

27.外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①表达明确的期望

②提供明确,及时且经常性的反馈

③合理运用外部奖励

④有效运用表扬

关键词记忆法:外表漂亮期待反复看

28.促进学习迁移教学

①精选教材

②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③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④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关键词记忆法:三教一学

29.加涅学习结果分类

①言语信息

②动作技能

③智慧技能

④态度

⑤认知策略

30.建构主义学习论

①知识观:质疑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强调知识的报考性

②学习观: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③学生观: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④教学观:强调情境式学习、合作学习

关键词记忆法:三观知(学习、学生、教学、知识)

31.怎样有效对知识进行概括

①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②正确地使用变式

③科学地进行比较

④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关键词记忆法:正反辩论赛科比来启发

32.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

①操作定向阶段

②操作模仿阶段

③操作整合阶段

④操作熟练阶段

关键词记忆法:定摸证书

33.操作技能培训要求

①准确讲解与示范

②合理安排练习、复习

③充分有效的反馈

④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关键词记忆法:试讲练范文

34.加里培林心智技能形成过程

①活动的定向阶段

②物质化活动阶段

③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④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⑤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关键词记忆法:活物出没(无)内部

35.影响态度与品德的条件

外部条件:

①家庭教养方式

②社会风气

③同伴群体

内部条件:

④认识失调

⑤态度定式

⑥道德认知

关键词记忆法:假设铜人太唠叨

36.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

①自我中心阶段

②权威阶段

③可逆性阶段

④公正阶段

37.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

前习俗阶段:

①惩罚与服从

②相对功利

习俗阶段:

①寻求认可

②遵守法规

后习俗阶段:

①社会契约

②普遍伦理

38.小学生品德发展特征

①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

②言行逐步分化

③自觉纪律的形成

39.小学生品德的培养

①说服

②榜样

③群体约定

④价值辨析

⑤奖励与惩罚

40.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①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②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③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与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④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串联记忆法:通过活动和交往,对知情意行长期不断的教育和自我教育

本文地址:http://lianchengexpo.xrbh.cn/news/14212.html    迅博思语资讯 http://lianchengexpo.xrbh.cn/ , 查看更多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0相关评论

新闻列表
企业新闻
推荐企业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30223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