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3项临床试验同时公布结果 瑞德西韦治疗COVID-19效果待验证
几天前,WHO意外泄露的关于瑞德西韦治疗COVID-19无效的临床试验结果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关于"人民的希望"完全破灭的哀嚎不绝于耳,瑞德西韦生产商吉利德公司随后发表了声明,表示另一项临床实验的初步数据表明瑞德西韦可以帮助COVID-19患者。4月29日,一共有三项关于瑞德西韦的临床试验结果公布,一项来自中国,两项来自美国。
其中,一项使用瑞德西韦治疗重症COVID-19患者的安慰剂对照的3期临床试验(SIMPLE)的结果表明,接受10天瑞德西韦治疗的患者与接受5天瑞德西韦治疗的患者相比,在临床状态方面取得了类似的改善。NIAID同时公布了另一项大型研究的研究结果,该这是一项针对1000多人的临床试验,该研究表明患者平均恢复所需时间缩短了4天(31%)。而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则同日发表来自中国的研究显示,瑞德西韦组患者的临床获益与安慰剂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没有降低病死率。
如何判断发病后是轻症还是重症?中国科学家发现重要指标
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在新冠肺炎检测中,咽拭子样本中的病毒载量于后续病程中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严重程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根据发表在《病毒免疫学》的研究结果,样本中相对病毒载量越高,后续的器官损害越大,病毒RNA检测结果变为阴性所需的时间也越长。研究团队来自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他们收集了76例轻度和重度新冠肺炎患者(男性49例,女性27例)的鼻咽样本,并测量了样本中病毒RNA的水平。
复旦大学余宏杰课题组研究表明 隔离有效避免了上海成为第二个武汉
4月29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余宏杰课题组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Science 发表研究,在增加社会距离对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影响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课题组于2020年2月1日-10日在武汉和上海分别开展了人群社会接触的电话调查,随机抽取了1193个样本,定量测量了疫情暴发期间两地全年龄组人群的社会接触模式的变化。结果表明,疫情暴发期间,武汉和上海的平均每人每日接触人数减少了约80%。疫情前的社会接触模式呈现典型的同龄人接触和两代人接触的特征,学生间的接触人数最多,上班族次之。相比之下,暴发期间实施了严格的停工停学等措施,大部分接触仅发生在家庭内部。
全球还有33个国家和地区未被新冠病毒“攻陷”:大多为岛国
尽管全球新冠确诊病例已突破300万例,但全球仍有33个国家和地区尚未报告一例确诊病例,包括科摩罗、莱索托、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太平洋上遥远的小岛国,如瑙鲁、基里巴斯和所罗门群岛等。据路透社29日报道,截至4月20日,在联合国承认的247个国家和地区中,有214个国家和地区至少报告一例新冠确诊病例。其中190个国家和地区出现本地传播病例,即病毒在社区内传播;还有166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新冠死亡病例。
重庆一待出院新冠患者突发心脏骤停死亡 尸检发现肺部深处隐藏完整毒株
该研究针对的是一名78岁的女性患者。她由于跌伤在2020年1月27日入院,该患者报告1月25日接触过新冠患者。入院后,她的核酸检测呈阳性,随后出现新冠临床症状,并开始接受治疗。在接受抗病毒治疗后,这名患者逐渐好转,后连续检测为阴性,病情得到明显改善,CT检查显示肺部炎症吸收。但出院一天后,这名患者却突发心脏骤停死亡!对这名妇女进行尸检后,在她的肝脏、心脏、肠道、皮肤或骨髓中均发现冠状病毒的痕迹。而且,研究人员在她肺部深处的组织中发现了完整的病毒株。
英国儿童出现罕见疾病:开始以为是川崎病,疑与新冠病毒有关
世界各地的医生报告了一种罕见但可能致命的儿童炎症综合征的更多病例,这种综合征似乎与新冠病毒感染有关。至少有6个国家出现了近100例这种罕见疾病,据报道,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瑞士的医生正在调查这种情况。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的一份报告称,一名6个月大的婴儿因患川崎病住院,后来被诊断为新冠病毒阳性。一些医生怀疑这种综合症是一种“感染后炎症反应”,即免疫系统在感染后反应过度。
对猕猴的早期研究显示:至少短期内新冠痊愈者具有免疫力
一些早期的研究似乎表明,至少在短期内,冠状病毒留下的抗体会使猕猴等人类近亲产生免疫。两项对受感染的猕猴进行的研究发现,再次感染病毒的猕猴没有再次患病。“一般来说,我们不认为会有立即再次感染的可能。那将是非常新奇的,”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传染病动力学中心(Center for Infectious Disease Dynamics)的生物学家妮塔·巴尔蒂(Nita Bharti)说。此前一些研究表明,一些已经康复的人可能再次感染了病毒。
《细胞系统》:细菌会像神经细胞一样工作,能对“压力”产生群体记忆
我们大脑中的神经细胞在传递信号时,会有大量的离子流入神经细胞之间,并产生细胞膜电位。但最近《细胞系统》的一项研究发现,细菌同样具备这种能力。在实验中选取的枯草芽孢杆菌在接受蓝光照射后,也会在自己细胞周围释放离子并造成膜电位差,以此记录下光照的信息,并告诉没有被光照到的细菌伙伴,这一点非常像大脑中的记忆形成过程。除此之外,之前也有研究看到细菌能够对“压力”产生群体记忆,这说明细菌采用的某些生存机制可能与高等动物很相似。
《自然》:童年时期接种疫苗,或可减少日后抗生素使用
据《自然》发表的一项研究,24.8%以抗生素治疗的呼吸道感染和21.6%的腹泻感染由肺炎球菌和轮状病毒,对这些疫苗敏感的病原体引起。而接种了肺炎球菌结合疫苗或轮状病毒疫苗的儿童与未接种疫苗的儿童相比,前者发生以抗生素治疗的呼吸道感染和腹泻感染的几率分别降低了8.7%和8.1%。针对肺炎球菌和轮状病毒,扩大或引入疫苗接种项目有望减少中低收入国家儿童对抗生素的使用。
《科学》:血液检测CancerSEEK早筛发现癌症患者翻倍
4月29日,诊断技术公司Thrive Earlier Detection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和Geisinger Health的研究人员在著名期刊《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最新研究结果。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前瞻性、国际性癌症早筛血液检测研究的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接近10000名没有癌症患病历史的健康女性中,Thrive公司开发的血液检测CancerSEEK能够发现常规筛查无法发现的早期癌症患者,血液筛查和常规筛查并用,能够将检查出的癌症患者数目翻倍。
《自然·神经科学》:脑同步在群际冲突中成有效手段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马燚娜课题组首次揭示群体凝聚力和群体内部成员的神经活动同步性在群际冲突中的作用机制。该成果4 月27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该研究结果揭示了群体成员在背外侧前额叶脑间活动的同步性降低是 “疯狂群体” 冲动群际行为的神经机制,也提示了直接调控脑神经同步特征可能是改善冲突的群际关系的有效手段。
《分子细胞》:有丝分裂中,伴有明显的DNA损伤修复反应
4月30日,《分子细胞》在线刊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教授应颂敏、沈华浩团队等成果。他们发现了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非随机分配现象,伴有明显的DNA损伤修复反应。而ATR/CHK1信号通路在对损伤染色体的非随机分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调控作用,即“生命体非常聪明地通过这种方式来‘保种’”。相关研究为明晰肿瘤发生机制和精准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Arthritis Research & Therapy》:痛风患者更易发生心力衰竭
近日,一项来自美国的研究表明,在老年人中,痛风与发生心力衰竭(HF)的风险增加相关,而与发生冠心病(CHD)、中风或全因死亡率不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杂志Arthritis Research & Therapy上。研究者表示,痛风是老年人HF的危险因素,建议采取干预措施减少老年痛风患者发生HF的额外风险。
全频率降噪!日本退役引力波探测器开辟引力波降噪新方法
日本国家天文台(NAOJ)的研究人员利用已经退役的TAMA300引力波探测器实现了一种新技术,降低了引力波探测器中的量子噪声。这一方法将提升全球引力波探测合作项目的观测灵敏度,使其能观察到更微弱的引力波信号。在本次研究中,研究团队在TAMA300探测器300米长的光腔中反射一个与频率无关的普通压缩真空场,从而产生与频率相关的印迹,进而抵消干涉仪的光机械效应,这种方法能在全频率实现降噪。MIT的一个研究团队使用16米滤波腔得到了类似的结果。这两篇论文于4月28日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同时发表。
新型机器让肝脏离体存活时间延长至7天 还变得更健康
瑞士苏黎世大学的Pierre-Alain Clavien和他的同事们更进一步,他们使用一种肝脏灌注机使人的肝脏存活7天。在这段时间里,这些器官不仅存活了下来,而且似乎变得更健康了,与损伤和炎症相关的化合物水平下降了。这台机器为肝脏提供氧气和营养,并保持与体内压力相似的压力。它集成了多种核心生理功能,包括自动管理血糖水平和氧合、废物清除和血细胞比容控制。在最新的实验中,研究小组使用了10个受损严重无法移植的人体肝脏。在这个装置中,六个肝脏存活了下来。
美国实验室与研究所正在构建“人类肿瘤网络图谱”
据《细胞》杂志近日发表的一篇观点文章,美国博德研究所与多个实验室以及“人类肿瘤网络图谱”联盟(HTAN)合作,从时间—空间维度全面地对单细胞分辨率上肿瘤发展过程进行阐述和总结,建立“人类肿瘤网络图谱”,从而为各类型肿瘤生成信息丰富的三维图谱数据集。
中国科学家发现最大恒星级黑洞遭质疑 《自然》两文展开辩论
北京时间4月30日凌晨,世界顶尖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的两篇文章上演隔空对话。辩论题目是: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刘继峰团队去年宣布发现的最大恒星级黑洞质量达到70倍太阳质量,结论是否正确?这两篇文章,一篇来自比利时鲁汶大学物理和天文系副教授乌格斯·萨那(Hugues Sana),题为《关于LB-1系统中70倍太阳质量黑洞的特征》;另一篇来自刘继峰团队,题为《回复关于LB-1系统中70倍太阳质量黑洞的特征》。
奇观!NASA公布双黑洞共舞现象 未来1万年内“舞伴”被吃掉
在距离地球约35亿光年的OJ 287星系中,两个黑洞被困在一场无休止的舞蹈中。这个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质量大约是太阳的180亿倍。每隔12年,体型较小的“舞伴”就会两次撞穿一个巨大的由碎片组成的圆盘,这个圆盘围绕着超大质量黑洞旋转。这场舞蹈最终将以灾难告终。较小的黑洞的轨道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减,使它更接近它的伴舞者。这个超大质量的黑洞将在未来1万年的某个时候吞噬掉它的“舞伴”。
首个已知会游泳的恐龙被发现:长着巨大鳍状尾巴
最近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在摩洛哥发现的一个新的尾巴化石显示,拥有可怕尖牙的埃及棘龙(Spinosaurus aegyptiacus)在白垩纪时期是个“游泳健将”。这种恐龙能在深水中追逐猎物,而且它的大部分时间可能都在水中度过。以往学界认为非鸟恐龙只生活在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已于6500万年前全部灭绝。此前,学术界基本认为非鸟类恐龙只能在陆地上活动。新发现则打破了这一论断。
中国科学家发现迄今最高效塑料生物降解策略 应用潜力巨大
4月28日,《微生物生物技术》刊发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究员崔球团队等成果。科研人员发现迄今已知的最高效的全菌PET塑料降解策略,证实了嗜热全菌催化策略的优越性和应用前景。研究人员以热纤梭菌作为底盘细胞,将来自枝叶堆肥元基因组的嗜热角质酶LCC在热纤梭菌中进行异源表达,从而成功建立了具有PET降解功能的嗜热全菌催化剂。该全菌催化剂可以在60℃条件下,14天内成功将60%的商业化PET塑料薄片转化为乙二醇和对苯二甲酸等可溶性单体。
中国、新加坡科学家团队合作 设计新型双光子荧光探针
日前,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与南京工业大学教授李林团队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Yao ShaoQ合作,设计合成了一种新的双光子荧光探针,这将有助于未来临床上对人源胶质瘤的标志物(单胺氧化酶A,即MAO—A )进行可视化的精准检测。其成果以热点文章的形式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在前期研究中,他们已经设计出了针对MAO—B特异性双光子荧光探针U1。在U1的结构基础上,日前,该课题组又设计了一种新的MAO—A特异性双光子荧光探针F1,通过探针与MAO—A反应后的荧光信号来判断检测物中MAO—A的活性。
中国学者论证最早生命演化权衡现象 追溯距今5.2亿年前寒武纪
中国科学家欧强、韩健和舒德干等人通过对寒武纪节肢动物孵育行为的研究,论证了已知最早的演化权衡现象,并提出在早期节肢动物走向辐射演化并大量繁殖的过程中,“权衡”机制可能曾经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这支来自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西北大学、云南大学、玉溪师范学院等高校的联合科研团队对我国澄江生物群及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的1000多枚寒武纪瓦普塔虾类节肢动物化石标本进行了研究,团队发表在4月29日出版的《科学·进展》上的研究成果,将演化权衡追溯到了距今5.2亿年前的寒武纪时期。
中国原创新药“九期一”获批在美国进行临床试验
绿谷制药官网发布消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批准阿尔茨海默病新药“九期一”在美国开展国际多中心 Ⅲ 期临床试验的申请。“九期一”(甘露特钠胶囊)为中国原创阿尔茨海默病新药,2019年底上市,是自2003年以来全球首个被批准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新药。根据最新的临床试验方案,该项研究计划将在12个国家和地区的超2000名患者中开展为期 12 个月的双盲试验和随后6个月的开放试验。临床研究预计2024年完成,2025年提交新药申请。
中国农业科学院获新成果 340个甜辣椒新品种走上餐桌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以下简称蔬菜花卉所)茄科蔬菜创新团队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寿光蔬菜研发中心三栋日光温室种植的340个甜辣椒品种长势良好。该批品种2019年10月播种,11月份定植,现在正处在盛果期。试验和展示的品种分为5个主要类型,适合温室栽培的甜椒、彩椒、红泡椒、羊角椒、螺丝椒。
自然指数2020榜单出炉!中科院远超哈佛 新星榜前十均花落中国大学
近日,自然指数(Nature Index)公布了《自然指数2020年榜单》。榜单从多个方面评估了全球科研机构的科研实力。榜单发布了排名前10位的全球科研机构。圆圈代表了每个机构在2019年的整体份额和每个学科的份额,每个圆的面积是按比例分配的。图中显示了整体和科目排名。中国科学院占据主导地位,几乎是哈佛的两倍,占自然指数总份额的2.8%,在化学、物理、地球和环境科学这三个学科领域的产出均居于全球首位。中国经调整后的贡献份额自2015到2019年增加了63.5%,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国家,而美国下降了10%。其他年度产出居前十位的国家是德国、英国、日本、法国、加拿大、瑞士、韩国和澳大利亚。
停课半年仍要交十几万?香港最大国际学校集团被迫减免学费
香港最大的国际学校集团英基学校协会4月28日公布,为旗下22家分校的学生家庭提供“三重支援计划”,包括6月份学费减免45%,目前该机构旗下共有约1.8万名学生,大部分学生可获得学费减免。经济援助计划延伸至1年级及7年级学生、英基幼稚园学生和今年新入学学生;以及新推出“Covid-19应急支援计划”,家长可延期缴交今年4、5月和6月份最多一半的学费,明年1月起分期24个月缴付。
教育部开展第二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认定工作
为持续推进实施高等学校服务国家战略行动,引导高校强化技术转移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促进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教育部根据《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认定暂行办法》(教技〔2018〕7号)要求,决定开展第二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认定工作。
清华北大等多所高校确定研究生复试5月在线举行
近日,北京大学发布2020年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方案,确定今年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将采用网络远程复试方式进行,复试工作将于5月上旬启动。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在京高校在公布研究生复试相关工作安排时也明确表示,将采取网络远程复试方式。
复旦、山大、南京师大高校部分学课学位授予自评不合格
今天,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下达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结果及处理意见的通知》。在《通知》中,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师范大学3所高校部分学位授予单位自我评估结果为“不合格”,其中,山东大学已完成整改,复旦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须在发文之日起进行为期2年的整改,涉及不合格专业2020年招生工作结束后暂停招生。
2035年规划出台 大湾区将建成为智慧气象发展先行区
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中国气象局日前正式印发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气象发展规划(2020—2035年)》(以下简称《气象规划》),这是粤港澳大湾区气象事业发展的行动纲领和重要依据。由中国气象局组织广东省气象局、香港天文台、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共同编制,旨在围绕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统筹构建现代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体系,最大程度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协同推进气象强国建设。
湖南持续推动科技奖励改革 强化科研诚信管理
今年该省对外国人开放了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等三大奖的申报门槛。根据该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及新修订的《湖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和《实施细则》,在华连续任职工作不低于5年、每年从事科研不低于6个月的外籍专家,可作为项目主要完成人,提名三大奖。该省今年还扩大了提名单位范围,将部分中央在湘企业、省属国企和民营企业纳入提名单位范围。
深圳科技企业有望实施“同股不同权” 科研人员科技成果可归属个人
4月28日,《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草案)》(以下简称“草案”)首次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草案》规定,在深圳注册的企业可以设置特殊股权结构,在普通股份之外,设置拥有大于普通股份表决权数量的特别表决权股份,并允许该类公司在深交所上市交易。《草案》变通了国家《公司法》的规定,确立了公司“同股不同权”制度,并允许该类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草案》还对科技创新作出了其他规定,比如科研人员执行单位工作任务形成的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归属于单位。
石家庄市裕华区1044万元科技资金扶持34个项目
今年以来,裕华区克服疫情影响,坚持创新战略,认定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70家,采用预约办理方式为新认定高新企业落实办理奖励资金480万元,促进企业达产增效。石家庄裕华区科技局还争取到省市科技专项资金1044万元,涉及34个企业(单位)项目,其中争取2020年承担市级项目26项,扶持资金816万元,争取省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专项资金100万元。
云南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管理办法下月实施
近日,省科技厅印发《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明确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条件、备案程序、扶持措施等。《管理办法》自5月24日起施行,通过备案企业将获项目、人才等扶持。《管理办法》明确,申请备案为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除了需为在云南省境内依法注册的居民企业外,申请备案的企业还要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
中科大潘建伟获蔡司研究奖:“国际量子信息技术引领者之一”
中国科技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潘建伟近日获得 2020 年蔡司研究奖(ZEISS Research Award 2020)。颁奖声明提到,潘建伟是国际量子技术领域的领军研究者,最杰出的成果包括利用“墨子号”卫星实现1200公里距离的量子纠缠分发,刷新世界纪录。蔡司研究奖由著名的光学企业德国蔡司公司颁发,自1990年以来每两年评选一位科学家。
科研实力亮眼!华工创新成果与专利申请双获广东第一
近日,华南理工大学科研领域喜讯频传,不仅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一同入选中国科协发布的2019年大众创新示范基地评估高校类基地前10名,PCT(专利合作协定)专利申请量更是跻身全球教育机构前五、中国高校前三。此外,学校在脑科学技术、人工智能和生物医学信息分析交叉学科研究中取得了新突破、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