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气功与涵养道德
2021-03-31 17:36:26.0 来源:中国健身气功协会
作者:希胜
一、道德涵养与人的生命运动
人是大自然的产物,因而人的生命活动和宇宙间万物的运动是密切相关的,必须遵守自然的基本规律。这种规律存在于宇宙万物之中,也体现于人的生命之中,可看作是广义的道德,人的生命运动的整个过程,都是在无所不在的“道”的背景下,在“德”的影响下进行的。同时,人又是社会的人,人的生命活动又必定受社会、受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约束。如果把规范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准则看作是狭义道德,那么这种道德虽然不如法律约束力强,但更偏重于人们精神生活方面,更深入于人的内心世界。对练功者来说,涵养道德既包括广义的道德,也包括狭义的道德。
从人的神、气、形三位一体的生命整体观来看,生理上的稳定仅仅是生命系统稳定的一部分,而健康生命还需要气的运行和神的活动的稳态来支撑。就气而言,维持稳态就是要保持中和之气;就神而言,稳态就意味着意静神宁。要维持神、气的稳态,一是排除或减轻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的干扰,二是增强对形和气自我意识的调节能力。后者是练功运用意识的内容,前者则要求涵养道德。既然道德的修养是维持人整体稳态的必要条件,那么涵养道德必然是调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练功的重要内容。
二、涵养道德与练功的关系
古往今来,练功不仅是为了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更有陶冶情操、修心养性等人生境界的追求,许多气功流派都把道德的修炼放在首位,特别注重以德培功。古人“功从德上来、德为功之母”的醒世之说,后人“练功不修德,必定要着魔”的警世名言,都告诫练功者“欲修其身,先正其心”,修德与练功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心性的培育,道德的涵养对于练功者来说更为重要。“意为气之帅”,只有加强道德修养,才能在“不如意者常八九”的人生环境里保持心态、情绪、感情的平稳,从而保证意念活动处于良性状态。因此,平时要树立起良好的个人生活方式,保持愉悦的心理状态及和谐的人际关系。这种高尚情操下的平稳心态,有助于练功者的放松和入静,也能够有效地避免和应对生活中的紧张状态,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在练功过程中调心指的是通过能动的、内向性的运用意识来增强对形和气的控制,从而强化自身的生命运动。如果把这种不受外界条件直接刺激的意识活动看作是自控能力的锻炼,那么涵养道德就可看做是在外界环境干扰下的意识活动自我控制能力的锻炼。由此可见,涵养道德本身就是调心,是练功过程中调心的扩展,是更高层次上的调心。人生活于社会之中,练功的时间是有限的。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事事、时时、处处自觉地注意涵养自身的道德,在涵养道德之中调摄自己意识的控制能力,做到涵养道德锻炼日常化、生活化,才能使精神宁静而不浮躁,意气中和而不偏颇。
涵养道德不仅是练功的基础和保证,也不仅仅是练功的基本内容和练功在日常生活中的扩展,更是练功能否达于上乘的关键。另外,健身气功的涵养道德和一般的社会道德修养含义不尽相同,后者只是前者的一个局部,一个入门的阶梯,健身气功涵养道德的内涵则要深广得多。因此,一般的修养道德并不能代替练功,而练功有助于人的道德修养。
三、如何涵养道德
如何涵养道德?历史上不同的气功流派都有自己的准则,并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拓展,大致包括树立正念、陶冶性情、对治习气、增益禀赋、克己奉公等内容。
(一)树立正念
树立正念就是健身气功习练者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树立正确的练功观。中国气功源远流长,流派众多,功法复杂,其中有一些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合理成分,也有宣扬愚昧迷信的糟粕部分。因此,习练健身气功既要端正动机,以强身健体、养生康复为目的,万万不可为了“成仙”、“得道”;同时也要选择健康文明的功法,善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切忌被有害气功诱入歧途。作为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更要讲究功德,要提升传承文明、教功育人的职业道德,坚决反对愚昧迷信,坚决反对以教功为手段的聚敛钱财。
(二)陶冶性情
人生活在社会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这些矛盾往往会招致情绪和感情的变化,骚扰精神,使之不得安宁;扰动气血,使之失去平衡。中医学将这类精神的干扰归纳为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当七情超出正常范围,《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思则气结,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气运失常,必定损及神、形,练功就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从根本上来说,七情之过,不是由于“个性”太强,就是私欲未遂,从而失却本身自然中和之性。为此,在日常生活中,待人处事,不能完全受个人意愿左右,凡事既要与人为善,也要心平气和对待。
(三)对治习气
人之初,性本善,只是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逐步沾染了各种习气。习气中有好有坏,好的习气利人利己,故称之为美德,对练功有促进作用。坏习气损人利己或损人不利己,与习练健身气功的要求大相径庭。因此,要练好健身气功必须克服不良习气,尤其要在“慎独”上下工夫,牢固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诚然,改变不良习气,殊非易事,因为习惯形成是顽固的。但是,若能认识到它有损于道德的涵养与事业的建树,从而时刻留心,认真对治,也是不难办到的。
(四)增益禀赋
禀赋就是禀性,包括人的性格和脾气,它有遗传的基础,也有实践的印记,可以说是先天与后天的结合。因此,人们可以通过后天的实践来改变它。增益禀赋,就是通过练功中涵养道德,来弥补自己先天禀性之不足,使自身的生命运动得到改善。故此,必须自觉地在日常生活中砥砺自己,根据自己的天性缺失而有的放矢地陶冶。在这方面《荀子》做了较全面的论述,他指出:调理血气、修养心境的方法是,对血气刚强的,就用心平气和去柔化他;对思虑过于深沉的,就用坦率忠直去同化他;对勇敢大胆凶猛暴戾的,就用循规蹈矩去帮助他;对行为轻率、不够谨慎稳重的,就用举止安详去节制他;对心胸狭窄气量狭小的,就用宽宏大量去扩展他;对卑下迟钝贪图小利的,就用高远的志向去提高他;对庸俗平凡散漫低能的,就用良师益友去改造他;对怠慢轻浮自暴自弃的,就用可能招致的灾祸去警醒他;对愚钝纯朴端庄拘谨的,就用礼仪音乐去协调他,用思考探索去开导他。这些在涵养道德中均可加以借鉴。
(五)克己奉公
把自己的意识状态达到自然之性是涵养道德的重要内容。自然之性,一是为公,二是为生。这里的为生,有两层含义,一是为个体的生,二是为人类作为一个物种整体的生。所以,从根本上讲,为公就是为生。公,是“道”赋予人类的“玄德”的体现。《礼记 ·礼运》说得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固然是古人对于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也是练功要达到的高尚的精神境界。如果能以“天下为公”来规范自己的行为,那么其生命运动必然符合自然的规律,从而真正进入真、善、美的境界。
本文地址:http://lianchengexpo.xrbh.cn/quote/12152.html 迅博思语资讯 http://lianchengexpo.xrbh.cn/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