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云南省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年。这一年,云南教育领域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留下了怎样的年度记忆?让我们在“十大热词”中,一起回顾这一年关于云南省闪亮的教育记忆……2023年,3月16日,云南省招生考试院发布了《云南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实施方案》。云南省艺考招生改革将从2024年开始实施。改革后,云南省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实行“文化素质+专业能力”的考试评价方式。其中,文化素质使用高考文化课考试成绩,专业能力使用艺术专业考试成绩。2024年起,云南省艺术类专业省级统考共设置6个科类。在以往的考试科类基础上,新增设表(导)演类统考,不再设置广播电视编导、体育舞蹈类别。艺术史论、艺术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戏剧学、电影学、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技术等8个高校艺术类专业不再组织专业能力考试,直接依据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参考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改革后的艺考依据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和省级统考成绩按比例合成的综合成绩进行平行志愿择优录取。高考文化课成绩所占比例原则上为100%、70%和50%中的一种。另外,2024年起,除经教育部批准的少数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较高的艺术院校可按程序申请在省级统考基础上组织校考外,其他高校不再组织校考。组织校考的高校不再跨省设置校考考点,所有高校艺术类专业校考工作均在学校所在地组织。2023年3月23日,云南省发布相关通知,调整2023年中考体育部分项目考试形式,把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跑改为“快步走”或“慢跑”,不计时、不限时,参加够次数就能获得该项目满分。根据通知,本次体育考试主要是调整初一到初三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跑的评价方式,由结果性评价调整为过程性评价,分值按《云南省初中学生体育考试方案》执行,其他项目的考试不变。通知明确了具体操作:“由各初中阶段学校利用体育课或课外体育锻炼时间,组织学生采用‘快步走’或‘慢跑’的形式,开展1000米(男)、800米(女)项目评价,不计时、不限时,七、八年级总次数不少于20次,九年级总次数不少于12次,参加够次数即合格,合格即满分。”云南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调整是在充分评估学生开学至今的身体状况,结合各方意见、建议和云南实际,再经过动态调研、审慎研判后做出的决定,目的是最大限度促进疫情后广大学生体能恢复和科学锻炼。2023年5月,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云南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了关于党建推进立德树人,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普惠,基础教育强师兴校,云南边境县(市)、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等方面的重点任务提升行动。目标在于2023年重点建机制,实现一年有起色;2024年重点提质量,实现两年有成效;2025年重点上台阶,基本进入西部先进行列。随后,云南省各地积极响应《三年行动计划》,也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地区范围内的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年6月2日,在云南省教育发展大会上,省委书记王宁强调,教育不举,云南不彰;教育不振,云南不兴。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着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着力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提升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和云南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提供坚实的教育、科技、人才支撑,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云南贡献。王宁强调,要全力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一年往前推。基础教育要上台阶,着力补齐学前教育普惠发展短板,大力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力破解高中教育“县中困境”,让孩子们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职业教育要提质效,围绕重点产业推动产教融合,坚持就业导向优化专业设置,集中资源力量提升办学条件,为云南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高等教育要出成果,大力提升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能力,服务产业和地方发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让高校真正成为云南科技创新和人才辈出的主阵地。教师队伍要高素质,把爱党爱国爱学校爱学生作为基本要求,建设有师德有责任有情怀有水平的教师队伍,培养大批优秀的书记校长、班主任和骨干教师。学校管理要抓到位,严格落实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创建平安校园,守好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家长放心学生安心老师用心的校园。立德树人要聚合力,注重家庭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净化社会环境,营造全社会齐抓共管、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从“输血”到“造血”,从“薄弱校”到“特色校”,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近年来,云南省以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为抓手,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形成了优质学校从“一枝秀”到“满园春”的良好局面。围绕优质特色多样的发展思路,云南省组建了一批“紧密型”教育集团,探索多个“学段贯通式”教育集团,形成一定规模的“松散型”发展共同体,教育的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逐步缩小。2023年,昆明累计组建了超过47个公办基础教育集团,覆盖基础教育各学段。通过外引内培,全市短时间内新增优质学位30余万个。保山以“名校带弱校、名校办民校”的“1+X”模式,城乡铺开集团化办学,全面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让老百姓真正拥有家门口的好学校。玉溪红塔区横向上遴选玉溪四中、玉溪一小等8所优质学校,牵头组建学区,均衡组配中心城区、城乡接合部、山区等28所义务教育学校。纵向上成立玉溪一小教育集团,牵引文化、山水、溪源、紫艺、大开门5个校区发展,覆盖147个班,受益学生6600余人。临沧市以临沧市一中为龙头,组建高中教育集团,推行集团化办学。全省各地结合城镇人口变化和常住人口规模,充分考虑生育政策调整、学龄人口变化、城市化进程、教育保障能力等因素,推动将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新建学校纳入教育集团管理,促进共同发展,越来越多的名校办到了群众的家门口。· 云南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渐成趋势,未来走向何方?
2022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发布《云南省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作为第五轮进行高考综合改革的八个省区之一,2022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成为了云南省首批新高考学生,这批学生在2023年迎来了“3+1+2”的新高考选科。
2023年8月,云南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公布2025年拟在滇招生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的通知》(以下简称《要求》),对2025年拟在滇招生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予以集中公布。《要求》全面梳理了2025年拟在云南招生的高等学校对选科专业的要求情况,为参加云南省2025年高考的学生选择选考科目提供了有效参考。
根据统计,云南省报送选考科目要求的高校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共有22种组合,其中不提科目要求的本科专业(类)数量占本科专业总数的43.02%,含物理科目的占比为52.68%,含化学科目的占比为47.42%,含历史科目的占比为1.59%,含“物理+化学”科目的占比为46.98%。
2023年,教育部公开曝光多批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给教师带来职业警醒。云南省2023年也把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
2023年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师德集中学习教育,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强化政治引领,促进师德养成。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关于深入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加强高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云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处理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加强教育引导和日常管理,加大违规行为督促查处力度,严格师德师风“红线”。
全省教育系统组织开展“树师德 正师风 铸师魂”师德师风专项整治行动。在省内各大媒体平台公开曝光5起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以案例敲响警钟,引导教师自律自强,形成自觉践行良好师德、维护良好师风的有利环境。同时推进构建全链条的师德教育体系,将师德教育贯穿教师培养、培训、管理全过程;建立健全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制度,将教师思想政治表现和师德表现纳入教师聘用合同约束性条款,明确有关责任,确保每位新入职教师知准则、守底线。不仅将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建立和落实情况纳入春季、秋季综合督导,作为对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内容。还将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作为教师招聘引进、岗位聘用、导师遴选、评优奖励、聘期考核、项目申报等首要标准。同时大力选树教师正面典型,打造师德示范标杆,激励教师从善如流、潜心育人。2022年,《云南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印发,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迈上了优质均衡的发展新台阶。《方案》从资源配置、机制完善、质量提升等方面提出详细的举措,明确评估内容和标准,并将云南省129个县(市、区)分别规划进云南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规划进度表,确保到2035年全面实现云南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石林县、沾益区、红塔区、江川区、德钦县在2022年通过了云南省第一批省级督导评估。2023年,云南省按照发展计划,持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各地加大教育经费投入,软硬件建设同抓。通过集团化办学、教育帮扶等以多样化的办学机制来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在百姓“家门口”办好学校。下力气、花功夫,着力强化教师专业素养,推动师资均衡配置。积极通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深化落实“双减”政策;深化素质教育、劳动教育、体育教育等方式,创新教育理念,实施“五育并举”,推动教育优质均衡。2023年7月4日,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现场推进会在玉溪召开,玉溪市、保山市、昭通市、临沧市和昆明市五华区、曲靖市麒麟区、玉溪市红塔区、红河州开远市等州市及部分县(市、区)大会上进行经验交流,各地相互学习经验和做法,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持续稳定发展。云南省很多脱贫县中学办学质量不高,导致优秀教师向大中城市中学流动,优质生源到县域外优质中学就读的情形。硬件之困、生源之困、师资之困、投入之困等,成了横亘在大多数云南县域中学眼前的一座大山。“县中困境”难题,制约着云南省县域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为进一步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薄弱地区倾斜,发挥优质学校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2022年,云南省创新实施教师“省管校用”对口帮扶机制,同年,中组部、教育部部署实施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省教育厅高标落实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按照“精准、可实现、可持续、有成效”的原则,科学谋划、统筹推进,将之与教师“省管校用”对口帮扶统筹实施,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选派上海帮扶教师141人(其中校长38名、教师103名)、云南帮扶教师217人,赴27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县的27所普通高中和11所职业高中开展帮扶。云南在省级事业编制总量内统筹了1000名编制,建立教师“省管校用”专项事业编制,鼓励和支持帮扶学校对口帮扶全省57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初高中,着力破解基层教育人才“招不进、留不住、水平低”等难题,有效提升了被帮扶地区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基层群众的认可好评。2023年,省教育厅印发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和教师“省管校用”对口帮扶2023年工作要点,以及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教师“省管校用”对口帮扶扩面提质的实施方案,明确帮扶学校、建立帮扶机制,从而提升对口帮扶成效。在“组团式”和“省管校用”帮扶团队的鼎力支持和帮助下,昆一中对口帮扶的东川一中,上海虹口、昆明团队帮扶的文山州马关县第一中学、迪庆州藏文中学等县域学校,取得较好的帮扶效果,促进了学校的办学质量的稳步提升。2023年11月,一些地方中小学生“课间10分钟被约束”现象引发广泛关注。为充分保障中小学生课间、睡眠、节假日等休息时间,云南省教育厅印发相关通知,明确要求教师不得“拖堂”,不得约束学生的课间活动,防止学业过重挤占睡眠时间。近年来,很多学校因安全考虑、教师拖堂和学生需提前进教室等原因,学生的课间活动时间一再压缩,或形成“安静的10分钟”的现象。而破解“课间圈养”,云南省一些小学从制度、空间、内容等方面出妙招,保障“快乐安全课间”。红河州屏边县湾塘小学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以体育为抓手,抓实近视防控工作,促近三年来,学校536名学生没有一个“小眼镜”,学生视力均为5.0及以上。昆明盘龙区新迎二小将花样跳绳作为亮丽名片,让学生重视体育运动。昆明盘龙区联盟小学安装了自助体育器材设施,丰富学生的课间十分钟......课间作为一种学校的特殊课程,肩负着全面育人、调节学生身心健康的重任。学校不能对其一限了之,应努力探索各种课间管理方式,把课间10分钟还给学生,把课间的欢声笑语还给学生。· 云南印发通知保障中小学生课间十分钟,这些小学的做法值得借鉴
不久前,教育部对“关于尽快实施午休‘舒心躺睡’工程的建议”做出答复,表示教育部高度重视中小学校作息时间规范管理,将继续引导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因地制宜创造学生午休条件。午休躺睡一时间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云南省一些地方和学校创造性地升级课堂设施,并优化管理办法,昆明、保山等地的部分学校学生已实现“舒心躺睡”,午休质量的提高,带动学生学习效率的大大提升。保山全市中小学自2023年秋季学期开学以来,新增午休床位数量11007张,新增午休躺平式座椅数量2696把,累计为150624名学生解决了午休问题。不久前,昆明市盘龙区金康园小学教育集团龙溪校区为学生们配备了多功能座椅,午休时间,同学们只需拉开椅背、抽出踏板,课桌椅就成了午休椅。早在2022年,玉溪市红塔区16所学校57个校点校内午托服务同时启动,午托的孩子们吃得安全,休息规律。目前,不少学校小学生因没有条件躺睡,中午只能在课桌上趴睡。小学生中午长期趴睡,对身体发育会造成不良影响。对一些学校而言,午休躺睡设施涉及学校空间改造,需考虑资金投入、教室大小、班生规模等现实因素。学业任务紧张、午休时间和午休习惯的不同也影响着午休躺睡的实现。学校要采用“一校一策”方案,为学生提供午休条件,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云南多校安排午休神器,中小学生实现“躺睡自由”还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