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公司  快速  企业  中国  设备    上海  行业  未来 

大洋两岸沉痛悼念英年早逝的哲学家余纪元

   日期:2024-10-31     移动:http://keant.xrbh.cn/quote/13303.html

  

大洋两岸沉痛悼念英年早逝的哲学家余纪元

  2010年获纽约州立大学校长杰出教学奖。

  内外皆修,道行合一

  ——一名哲学大家的生命践履

  中国美育网特约评论员

  一

  在牛津大学做研究的时候,30出头的余纪元同教授尼古拉斯·布宁共同主编了一部大16开,1100多页的《西方哲学英汉对照词典》。虽然尼古拉斯·布宁署名第一,但他在《序》当中道出真相:这部巨著的英文稿:“余纪元研究员负责准备词条目录以及整个条目本身的大部分撰写工作……中文译文由余纪元负责”。所以有知情人认为,这本巨著是纪元:“受聘牛津独编出英汉双解哲学大辞典”。从中英文《序》来看,说纪元“独编”一说,恐怕更多的是对纪元在词典的设计和英文稿中,承担了具体的、大部分琐碎工作的肯定;对中文译文,由这位青年哲学家牵头,组织完成的肯定……按照古人(曹丕)的说法,这部200余万字而且“最权威”的大型工具书,已经足以让任何一位哲学工作者“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显于后”了。而这一成就,对余纪元这位青年哲学家来说,还只是刚刚起步。

  纪元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也称布法罗大学)哲学教授,主攻古希腊哲学。他是继陈康之后,又一位在古希腊哲学上影响巨大,且赢得西方哲学界普遍尊重的华裔学者;纪元在儒学上也因其“造诣甚深”,深得不少当今儒学名家推崇。值得指出的是,纪元不仅在“做哲学”上成就卓越,在“教哲学”上也不同凡响。

  他的学生记得,“纪元师语言诙谐,思路清晰,表达准确,举例生动有趣而不落俗套”; 他鼓励学生勇于展示“离谱”的观点,把学生“养得胆特肥”;在纪元的师生关系中是“弟子在,先生服其劳”;在布法罗大学,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上课。 一位美国哲学家感慨:“我没听说任何一个癌症病人能这么勇敢和忍耐”……在纪元那里,我们不仅看到什么是学生由衷的崇仰,更看到值得教授们借鉴的“应该如此”。那是一种审美化的教学,一种“以乐教化天下”的身体力行。由于纪元的教学贡献:2002年,布法罗大学为他颁布了青年学者研究奖,优秀教学奖;2010年,获得纽约州立大学校长杰出教学奖,既得过美国大学杰出教授的荣誉,又获得中国的长江学者称号……

  作为中国文化土壤孕生的哲学家,纪元虽身在异国,但不乏家国天下的担当。这一点,从他对孔子学院的态度和贡献上可以窥见一斑。纪元2013年接任布法罗大学美方孔院院长以来,用不到4年的时间,将一个不景气的孔子学院办成了高层次中国研究中心,并获得国家汉办颁发的2016年“世界孔子学院奖”。这,不就是首先在西方哲学源头上赢得世界的尊重和话语权,进而引他山之石,攻本土文化之玉的家国情怀具体表现吗?

  二

  如何认识纪元的学术地位和突出贡献,不妨从同样学贯中西的哲学家对他的评价中寻求答案。一位和纪元有类似经历的海外著名哲学家说,纪元在希腊哲学方面的成就是“我们这些人望尘莫及”的;一位华裔美国教授婉拒我们“写一写纪元的哲学贡献”请求的理由竟然是:“我的能力和影响,还不足以去介绍纪元”。这位哲学家向我们推荐了一位同样学贯中西,年富力强的著名哲学家来完成这一使命,让人欣慰的是,这位纪元生前好友也欣然领命。

  纪元多次对哲学友人戏称:自己始终守望着亚里斯多德。对此,我们只能部分地认同。至少在我们视野内,除了希腊哲学外,纪元生命的很大一部分,献给了中国哲学。在纪元好友的悼念文字中我们看到这样的内容:纪元在扬名海外之后,本可以在不少国家的不少世界名校谋到更好的教职,但他放弃了那些机会,选择了美国的布法罗大学。因为“这个大学允许我讲中国哲学”!

  国际中国哲学会被称为:“世界范围内研究中国哲学或中国思想的一流学者集中讨论有关中国哲学或中国思想的深层学术问题”的高层次国际哲学会。由于纪元在哲学上的功底和对中国哲学的突出贡献,先后被推举为该学会副会长、会长、执行长。在会长任上,纪元主持举办了高水平的2013年第18届盛会;在执行长的任上,纪元的工作继续有声有色。2015年,纪元的病体,已无法支撑他前往香港。但为了表示对第19届大会主办方的尊重和办会质量,纪元委托动辄“我的兄长成中英,我的兄弟杜维明……”的学界耆宿,波士顿大学的南乐山教授代自己履行执行长职务。在南乐山老先生一丝不苟地履行代理执行长使命的背后,我们不能不感慨纪元在重病中依然对中国哲学的守望。

  

  南乐山(R.C.Neville)为第19届国际中哲大会主办者信广来颁奖

  三

  纪元在研究上的贡献,远不是他的全部。纪元更值得称道和有口皆碑的,是他不断地将“哲学”落实到“生活”,将“做哲学”和“求幸福”融为一炉的审美人生。

  纪元病重期间,有哲学爱好者将他的一篇注释便长达5000多字符的长篇论文:《活得好与做得好——亚里斯多德幸福概念的两重含义》搬上了互联网。许多并非哲学家的读者从这里看到,作者在文中通过对亚氏“幸福”的辨析阐明,亚氏所谓“幸福”,有两个主要内容:一是思辨方面“做得好”;二是集各种“善”于一身“活得好”。研究界有人说亚氏侧重“做得好”,有的说亚氏侧重“活得好”。而纪元则雄辩地证明了:亚氏有时侧重“做得好”,有时侧重“活得好”的模糊论,实际上是讲究两者皆得。

  注意到这一点,再重温纪元长文,反思其揭示的亚氏“幸福”,我们想起了纪元在布法罗报告中的那句话:“‘做哲学’,就是要践行一个人所选择的的生活方式,陶冶并升华人格”。如果再联系纪元津津乐道的他的家庭生活,他的生平点滴,将不难看出:纪元以哲学指导的生活方式,本身就是对亚氏“幸福”必须“两者皆得”的践行;再联系到世界哲学大会近十年的前沿主题,我们惊异地发现,纪元的“做哲学”,已经走在了世界哲学前沿的前沿[注]。

  像任何理论都应该落地到实践层面,否则这种理论便是纸上谈兵一样,在“活得好”——即集各种“善”于一身,也就是集各种有利于社会和身心健全的良好习惯上,纪元和他幸福的家庭,做出了积极的表率。这位学贯中西的哲学家充满高雅情趣,生活内容绚丽多彩:京剧、书法、旅游、锻炼、交友、烹饪、讲故事、开玩笑……几乎所有孔子“乐”的内容,他都有浓厚的兴趣并不断地身体力行。

  如果说刘禹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纪元家庭的写照;那么纪元有求必应,待人如己……朋友遍于世界各地,誉满天下的口碑……又远不是古人可以同日而语的了。纪元在美国的家,距尼亚加拉大瀑布只有几十分钟的车程,哲学友人戏称为:“中国哲学界驻尼亚加拉办事处”。这个戏称蕴含着多少对纪元古道热肠的赞誉,多少对纪元及其家人的感激,多少做人的标尺,太值得玩味;而且,在下期我们即将推出的纪念文字中,你还将看到:纪元夫人张雅洁女士的《母鹅记》,展示了纪元一家与自然界生命和谐共处的生活原貌,那种堪比梭罗的回归自然的向往,那种“天人合一”的童趣,那种清雅,质朴……无不告诉我们,纪元和他的家人,既活出了一种“经过反思”的幸福,也提供了“生命之道”的样板。也可以说,在纪元既平凡又高尚的审美人生中,我们看到了一种“应该如此”的生活方式。

  小结

  纪元丰富、立体、多层次、多侧面的理想人格,不是三言两语能简单概括的。不过,我们从点点滴滴的纪元生平中,从更多地了解他在哲学上掘井及泉,融通中西“同时引领西方和中国的学术发展”的卓越贡献;更多地体验纪元“践行”生命之道,活得“幸福”充实的审美人生,那么,我们至少是走近了这位哲学家和他关于“应该怎样生活”的人生启迪。为此,我们对纪元的人格做一力所能及的概括:

  这是一位在古希腊哲学上造诣甚深,口碑载道,跻身世界一流的哲学家;一位从中西哲学根本和核心出发,汇通中西哲学精髓,尤重生命践行的大学者;一位既取得美国高校最高荣誉,又取得中国高校最高荣誉,深受大洋两岸学生拥戴的教育家;一位“上交不谄、下交不渎”,誉满天下,挚友遍布世界的性情中人——一座流光溢彩,熔铸并显示西哲“幸福人生”,中哲“生命之道”的人格丰碑。

  [注] 世界哲学大会是全球影响最大的国际哲学盛会。通常代表着哲学界最新最前沿的理念。距今最近第22、第23界大会的主题分别是:“反思当今的哲学”和“审问明辨与生活之道”。前者的意思是:反思当今哲学当成高深学问的误区,说明不能自我封闭;“哲学要为改善人类现状服务”;后者的意思出自苏格拉底:“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活的”,可以说是22届大会主题的延续。与“世界哲学大会”主席威廉·马克布莱德的致辞相比,纪元的“致辞”,在深度、广度上都毫不逊色于马克布莱德,而且用生命践履了这种理念。而能像纪元一样践履哲学精神的哲学家就更少,所以我们说,他走在世界哲学理念前沿的前沿。

  

  余纪元办公室喷溢着哲理气息和艺术气息

  一 挽联

  纪元千古

  傅有德

  学贯中西谱著华章哲思睿智载史册,

  会通古今敦品励志君子风范昭世人。

  纪元不朽

  傅永军

  大哲名士,纪元当为华人翘楚;

  鸿篇巨制,文字定能照耀寰宇。

  挽余纪元同学

  马广海

  腹中经纶笔下文章辉光常耀世界

  域外盛誉友中口碑道德永留人间

  无言的哀伤

  马广海

  意气风发游历欧美柏氏亚氏德性尽储腹中少年才俊早成大器师友常为傲

  著作等身学贯中西老子孔子道行悉践足下哲人翘楚遽归仙山亲朋倍伤神

  哭纪元

  王毅 傅晓微

  一生相见不满旬。灵犀几点,电邮砥砺,肝胆相照若比邻。汲古得修绠,论存在幸福,穷哲圣真意,驳欺世狂徒;溯文化源头,析美善合一,究生命之道。幸天赐巨擘此生不枉,恨造化无眼黯淡哲星。惜乎,悲乎,痛乎,思君之德,心碎无语。

  半日偷闲赏华居。既做得好,更活得好,东西哲圣伴君行。荡胸生层云,践生命之道,蹑孔亚美德,融天人一体;好诗书京评,赞野鹅母性,怜青鱼魅力。羡举家雅洁妻儿高趣,感纪元热肠不谄不渎。伟哉,壮哉,奇哉,大哲归宗,唯见余君。

  二 悼诗

  

  纪元曾在这里接待哲学朋友

  致纪元

  姜新艳*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①]

  在天上的你一定知道:

  在人间的我们不会把你忘却。

  [①]自臧克家的《有的人》

  悼纪元

  刘洁

  不能接受你英俊的面庞镶入黑镜框!

  不能相信你依然年轻却去了天堂!

  在哲学79的大家庭里,你是大家的骄傲,你是大家的挚爱。

  你在精神世界里创造了辉煌,你匆匆离去留下了无尽的悲伤!

  纪元,天堂安息!我们来世还做同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至高幸福

  王毅傅晓微

  蛟龙破窟,

  哲圣添光。

  融通孔柏,

  回馈山乡。

  德高天妒,

  不掩辉煌。

  文众泣血,

  汗竹留香。

  

  左二为作者 吕雪虹*

  

  纪元君,你今天就这样突然的离我们而去!

  提起笔很想写篇纪念好友余纪元教授的文章,但心情很沉重。外面虽已近寒冬,可我的心比外面的天气还冷。

  纪元君,我们相识不过三年,但我们一直都有相知不在时间长短的感觉。三年来,多少次的兄弟之间的碰心聊、开怀饮,尽在眨眼之间。今天你突然的离去,让我感到莫大的悲伤。我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竟然几夜未眠,好像我们昨天还在一起举杯欢饮、畅聊明天,跃跃欲试。

  纪元君,很难相信,一个思想成熟、热爱生命、学术有成的哲学大师就这样撒手人间了。

  纪元君,你那深思熟虑的神情、雷厉风行的身影、正直善良的禀性、诙谐幽默的笑声,常常还在我的脑海中闪现。你的淡泊宁静、怡然自得、乐观豁达的学者形象跃然纸上,令我感怀不已。

  纪元君,你永不放弃的学术追求,永不放下手中的笔,永远把传道、授业、解惑作为你的的人生最高目标。你对哲学领域在思想和学术研究 中的贡献,一定会长存不绝。生命有期,学术不息!

  纪元君,心痛是因为你走的太匆忙;善待朋友的你,为什么不好好善待自己?

  纪元君,希望你在天堂能够开心、快乐! 我会为你祈祷!

  你的好朋友,很想念你……

  余纪元(1964.7.5~2016.11.3),国际知名古希腊哲学专家和伦理专家,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哲学系教授,布法罗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因罹患癌症医治无效,于2016年11月3日去世,享年52岁。

  余先生,浙江省诸暨市浣东街道高湖沿人,1979年考入山东大学哲学系,1983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并取得硕士学位,师从著名古希腊哲学专家苗力田先生。后留学意、加、英等国,在加拿大圭尔夫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后任牛津大学现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随后执教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并兼任该校孔子学院院长一职。余先生厚德博学,学贯中西,为中西文化交流倾尽一生。其所著有:《德性之境: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中英对照西方哲学辞典》、《亚里士多德伦理学》。

  余先生出生贫寒,自少离家求学,后又孜身辗转各国,求学之路漫漫,其艰难言语无法描述之一二。支撑余先生走过这数十多载风雨求学路的,是他一直津津乐道的“袜子精神”。早三十多年前的初春,先生晨读于诸暨市高湖中学的窗户边,春寒料峭,先生的衣着简陋单薄,难以御寒。每有寒风倒灌,先生就大声朗诵课文,以此掩饰身体的颤抖。先生将少时求学的种种不易化作了日后不断鞭策自己的动力,从他自述自己高中生涯的文字中就可以窥知一二:

  “很多人一听老师训话就发困,可当年我们教导主任石重芳老师的训话则与众不同。他的语调高亢洪亮,很给人以听歌剧男高音的享受。讲话的内容更是在平朴中直指人心,令人猛醒。以下是我始终也无法忘记的一次训话:“你们为什么不用功”?石老师站到高台上对全校学生朗声说:“看到我脚上的袜子吗?袜帮很好,可是我不敢把鞋脱掉,为什么,因为袜子没有后跟。好好读书吧,读好书,以后才不用穿没有后跟的袜子”。我一直把这次训话的内容叫“袜子精神”。虽然言不豪,语不壮,可那时听在一个出身贫寒的农家子弟的耳里,是最实实在在的鞭策。”

  1991年,先生曾留学于加国,以先生的学力获取加国绿卡本是易如反掌之事,然而先生所研究之古希腊哲学这一科难以找到合适的教授职位获得绿卡。先生的很多同行为了绿卡纷纷弃业改行,并规劝先生更换课题换取绿卡,先生听闻不为所动,毅然放弃绿卡,继续潜心研究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等古希腊先哲的哲学思想。先生在回忆这一段研究生活的时候无不感慨:

  “其实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持之以恒,很多人学哲学,结果找不到位子,就放弃了;有些人就觉得学西方哲学太难,就改行别的哲学了,后来即使能找到位子也不是很理想。我比人家幸运一点,我一直守在古希腊哲学这边,因为这是我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至于结果怎么样不需要预先多问。庆幸的是,受诸多师友的提携,最终的结果是,我想得到的都得到了。”

  在先生担任客座教授的山东大学办公室的墙上,有一幅先生自己写的墨宝【注】:李白的《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先生亲笔的《送友人》中安放了自己作为一个“孤蓬万里征”的游子的思乡之情。“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先生的同作为一个远离乡土的游子,将自己满腔的思乡情化作了一篇又一篇的关于中西文化比对的学术报告。先生主要研究领域之一是希腊哲学和在希腊哲学与中国古代哲学之间的比较哲学。先生的一个理论贡献是以德性伦理学重新理解儒学, 成为世界上儒学研究的新流派。找到中国儒学和西方哲学根本的契合点,正是先生对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杰出贡献,也他是作为一个游子对故土最好的回报。先生常常自称是中西文化的“居间者”,作为中西文化之间交流的桥梁,他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于西方文化的不断碰撞中发展进步并逐步走向世界。先生在担任我校孔子学院的院长期间,除了致力于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之外,也密切关注着我们中国学生的发展,尽心尽力为布法罗中国学联的发展提供建议与帮助。

  “汲古得修绠,荡胸生层云”这八个字是先生的座右铭,同时也是他一生治学严谨慎终如始的写照。古人语:“斯人已乘黄鹤去,唯见长江天际流。”先生驾鹤西去,我们中许多人之前虽与先生未曾相识或者谋面,但凡是了解到先生的学问与为人,无一不扼腕叹息悲痛不已。身处异乡,本已寂寥,如今又少了一位先生这样真心关怀中国学生发展的良师益友,实在是可悲可叹。我们将先生的光辉撰成文字,希望先生的言行与品德能不断激励后人。

  【注】:据山大方面介绍,纪元酷爱书法,但这幅李白《送友人》是他的同学马广海教授书赠,不是纪元手书。

  

  作者参加国际中哲香港会议的时候,纪元执行长已然病重

  痛悼余纪元

  郭齐勇

  惊悉余纪元教授不幸逝世的噩耗,不胜震悼!纪元教授英年早逝,是哲学界的重大损失,也是国际中国哲学会的重大损失!纪元教授好学深思,心知其意,贯通中西,掘井及泉,在古希腊哲学与儒学方面造诣甚深。他刻苦钻研,为人谦和,教书育人,积极奉献。他曾两度应在下的邀请来敝校参加国际中国哲学大会及“近30年来中国哲学的发展”国际学术会议并发表论文,又作演讲,并在在下主编的《儒家文化研究》上发表《英美儒家哲学研究评析》的长文。他曾把他大著的中译本《德性之镜》赠余。余虽因事未能出席他主持的布法罗的那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但推荐了几位学生前往,都得到他的热情照顾与关怀。

  他的逝世,使我十分悲痛!深切悼念纪元教授,祝愿逝者安息!请代问候余教授的亲属!

  我印象中的余纪元教授

  何中华

  惊悉余纪元教授因罹患癌症,不幸辞世,不胜悲痛之至。他英年早逝,年仅52岁,实在令人扼腕痛惜。哲人其萎,天妒英才。一位具有广泛国际声望的杰出的哲学家,就这样终止了生命,永远地停止了沉思,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让人极其伤感和遗憾的事。作为中国人,能够在哲学领域获得世界性的承认,可谓是凤毛麟角,实属不易,也十分难得,十分可贵。余纪元教授可以说做到了。

  最早知道余纪元教授,大约是在1989年初春时节。我同当时的哲学系同事崔延强老师一起去济宁讲课,住在同一间宿舍。我们几乎每天晚上休息前总要聊会天儿,自然也涉及到一些文人轶事,其中就听崔君说起过余纪元教授当年在山东大学哲学系读书,及后来在中国人民大学师从苗力田先生的一些情况,使我对他有了最初的了解。余纪元教授早慧,比如15岁就考入山东大学哲学系,成为当时极为罕见的少年大学生。在人民大学跟随苗力田先生学习古希腊语、研习古希腊哲学,其悟性很高,无论著述还是翻译,在苗先生弟子中都是出类拔萃的。崔君除了推崇他的学问外,更对其慷慨仗义的性格表示敬佩。我由此牢牢地记住了余纪元教授的名字。

  后来读到了他发表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上的一篇重要论文《亚里士多德:作为存在的存在》,当时我在读过这篇论文后,就顺便把文章复印了下来,然后反复阅读揣摩,受益匪浅。特别是对亚氏关于“作为存在的存在”之思想的领会,尤其受到启发。这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再后来,又读到他在《哲学研究》1995年第4期上发表的另一篇重要论文《亚里士多德论ON》。这期间,我还选读了苗力田先生主编、余纪元教授参与翻译的《亚里士多德全集》中的某些重要篇章。记得大概是在2001年,我还曾从山东大学哲学系老前辈谭鑫田先生处,得到过余教授发表在国外杂志上的一篇讨论形而上学的英文论文复印件。这些作品,对我更恰当地领会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之实质,大有助益。我是做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只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它的思想史背景,而不得不旁及西方哲学。但即使如此,仍得益于余纪元教授的研究和著述。

  我国老一辈古希腊哲学研究专家陈康先生,当年为自己确立的标准是,不要在西方人面前谈中国的学问,那不是真能耐;而要在西方人面前谈西方哲学,且能为西方人所肯定和承认。我想,余纪元教授在古希腊哲学特别是亚里士多德研究方面,是达到了这个高度的。这也是他之所以能够获得国际同行认可和赞誉的一个重要原因。

  余纪元教授还曾经同英国著名学者尼古拉斯·布宁一起,合编过一部大型的专业工具书,叫做《西方哲学英汉对照辞典》。该书卷帙浩繁,于2001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书刚一上市,我就趁着去北京出差之机,从王府井新华书店购得一巨册。这部辞书编纂体例独特新颖,采取英汉对照方式,不仅给出了西方哲学术语的精确诠释,更为难得的是,每一词条都附上一段西方哲学原典中最为经典的阐释性文字,让使用者能够回到西方哲学的特定语境中去领会有关措词的原汁原味的含义。应该说,这部辞书使我获益良多,在我后来的研究中,经常援引其中的相关内容,不仅匡正了我原有的某些不确切的理解,而且在有些方面也为我的立论提供了依据,使我的论著增色不少。

  虽然在学习和研究中早就受惠于余纪元教授,但一直未曾有机会与他谋面。第一次见到余教授,应该是在他担任山东大学特聘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后来山大讲学期间,也就是2010年初夏的一次聚会上。余纪元教授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不太像一个南方人,他两肩宽阔,身材伟岸。他的目光炯炯有神,充满睿智。他讲话的语速很快,似乎总是在追赶敏捷的思路。他的爽朗的笑声,富有感染力和亲和力。他的明快的表情,透显出心灵的澄澈。

  此后不久,余纪元教授应邀到山东省委党校为哲学专业的研究生讲哲学,我有幸聆听了那次讲座。记得他当时鸟瞰式地介绍了哲学在西方语境中的本来含义,哲学传统的形成和规范作用,以及哲学在当代的最新趋势等等问题,听后深受启发。在进入问答环节后,我向他请教了几个疑惑,包括哲学作为学科规训的必要性与局限性、东西方思想之间的“可通”与“不可通”等等。他对我的问题逐一作了耐心仔细的回应,没有因为问题的初浅而表现出不耐烦或不屑一顾。这种在学术上平等相待的真诚态度,让我非常感动。

  在众人的口碑中,余纪元教授的可贵品质在于以诚待人,平易近人,乐于助人,古道热肠,从不以权威自居,没有一般学者很容易表露出来的那种矜持,更无某些著名学者容易存在的盛气凌人、傲慢冷峻的优越感。当我亲眼见到他之后,特别是后来有了一定的交往之后,这些传说都一一得到了实际的印证。

  2015年暑假期间,我同我爱人一起赴美探望女儿和女婿,来到了纽约州的布法罗市。女儿和女婿几年前来到布法罗后,在学习和生活诸多方面,都得到了在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哲学系任教的余纪元教授及其夫人的热情指导、无私帮助和多方面关照,使得他们免却了很多麻烦和困难。这种帮助和关照,是我们全家都永远不能忘怀的。我在抵达布法罗后,给余纪元教授电子邮箱发了一封邮件,询问去府上拜访是否方便。没想到很快就收到了他的回复,热情欢迎我们前往造访。次日上午,我们全家一行四人,驱车来到了余纪元教授家的宅第。原本想见个面,聊一聊,然后即行告辞,没想到余纪元教授和他的夫人执意挽留,非要同我们一起共进午餐不可。我们受到了余教授全家的盛情款待。尤其令我们感动的是,余纪元教授亲自下厨,做了一道美味的北美大龙虾。

  当时我们压根儿不知道余纪元教授身体的真实状况,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起自己最近做了一个小手术,正在康复之中。我问他是否住医院了,他说不需要住院。见他并不介意,我也就未再深问。在我看来,他只是略显疲惫,从面容和精神上看不出丝毫的异样。殊不知,此时的他已经身染重疴。即使这样,他还是坚持接待我们。当我回国后从别人那里得知他的身体状况后,这成为我始终都无法释怀的。

  用餐后,在余教授家后花园的草坪上,面对一条清澈的河湾,我们边饮茶边聊天。余纪元教授谈到了哲学,谈到了中国,谈到了国际事态……。可以看得出,他的兴趣依然广泛,他的激情仍旧奔放。一点儿也感觉不出坐在面前的人,竟是一位刚刚手术后的癌症患者。后来回想起同余纪元教授相见的这一幕,使我坚信,是哲学家的达观,让他能够有一种超乎常人的对待绝症的坦然态度。

  我注意到,在交谈中,他的目光忽然移向了远方,眺望着遥远的天际,仿佛是对我说,又仿佛是喃喃自语:“真想再吃到家乡的‘鸡毛菜’啊……。”此时,他的表情中隐约透露出一丝他人不易察觉的忧郁和惆怅。余教授是浙江诸暨人,我是山东人,所以我不了解他所说的“鸡毛菜”究竟是一种什么样子的蔬菜。看到我一脸茫然,他便耐心地向我描述起“鸡毛菜”的特征,加上我自己的想象,这种蔬菜大概就类似于我老家沂蒙山区出产的那种小白菜,只是菜叶更窄小,形似鸡毛吧。诺瓦利斯曾说过:“哲学原就是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寻找家园。”我从余纪元教授的目光中,分明看到了一缕深深的乡愁。余教授虽然去国数十年,但他的根仍在中国。他对故乡的那份难以割舍的牵挂,不仅仅是一般人都难免的普通情感,更是一位哲学家思想上返乡的渴望在隐喻意义上的折射。余纪元教授让自己的思想沉浸并徜徉于古希腊哲学之中,但作为一个中国人,依然不能忘怀于祖国的古典思想,终于以其创造性的思考,证成了“东圣西圣,心同理同”的千古不易之理。

  完全料想不到的是,那竟是我见到余纪元教授的最后一面。仅仅一年有余,我们竟然同余纪元教授阴阳两隔。人的生命就是这样脆弱得不可思议。我蓦然觉得,有一种巨大的虚无感攫取了自己,令人窒息。唯一值得欣慰的是,余纪元教授的思想,可以通过他的朋友、他的弟子,通过他的听众和读者,在人们的心灵中不断地得以延续,不断地被激活。或许,这正是一位哲学家的另一种可能的生命方式。

  谨以此点滴回忆,寄托我的哀思,痛悼余纪元教授!

  纪元小弟一路走好

  刘玲

  各位同学:大家好!几天来我和大家一样一直沉浸在失去纪元同学的悲痛中。不敢回忆,不敢看微信。今天将参加纪元同学的追思会,我怕我控制不住自己,就在这里和天堂的他说几句话以寄托我的哀思。

  纪元小弟:山大初识,你还是一个稚气未脱需要人关心呵护的青涩少年;毕业后再见,你已经是一位学贯中西英气勃发的青年才俊。你前几年回来讲学,我们一起故地重游,餐前嬉戏,恍如昨日。曾几何时,你应邀到我山居做客,给我带着你的著作(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士)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你的书还静静的在我的书橱里,而你却驾鹤逝了!曾几何时,山居小酌,把酒言欢,阔论天下,比肩中西,砧砭时弊,笑谈人生,大话友谊。言谈举止无不折射出你的睿智和公正客观的哲人风范。呜呼!谁曾想,你这一去竟成永诀!纪元小弟:愿你在天堂没有劳累和烦恼,天天开心快乐!纪元小弟一路走好!

  忆纪元同学三事文

  张文军

  与纪元有缘成为同学,又有幸分为同室,而且整整四年。其中酸甜,感慨颇多。

  在校期间,对纪元最深刻的印像就是他的刻苦勤奋,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典型的学霸。经常见他背着书包往返于宿舍和教室之间,口中不断重复着一些在我看来十分别扭又亳无用处的英语单词。纪元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应是先天的聪慧和后天努力的必然结果。

  对纪元印像比较深的另一件事情是学校组织的越野赛中的表现。纪元不仅在班级中年龄最小,而且身体疲弱,越野赛路程较远,路况较差,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但他决然报了名,我和他最后都竖持跑了下耒,并且进入前10名。但纪元跑下来后出观了腿抽筋的情况。现在看来,那可能是营养不良所致。由此也可看出纪元同学顽强拼搏精神。

  毕业后的第二年,我去承德开会,顺便到去看当时在人大读硕的纪元,二人畅谈甚欢。原以为来日方长,却不料那竟是我和他最后一面。

  我调至高校工作后,得知纪元学术成就卓著,在为之骄傲的同时不免时常向同事提及。本部门负责人也曾为之所动,让我邀纪元拨冗来本部讲学。记得我曾与广海同学询问纪元在济的时间,以便安排来威。但那时纪元恰不在济南。

  也是我搡办此事不够紧迫,纪元来威终未成行,因而我们也未能再贝一面。遗憾!每想及此,更为痛哉!

  愿纪元小弟天堂安息!

  悼

  余山东大学哲社学院举行杰出校友余纪元教授追思会

  11月10日,“哲人仙逝 思想永驻”——余纪元教授追思会在知新楼举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山东大学终身教授刘大钧,山东大学哲学系原系主任、余教授恩师谭鑫田,哲社学院院长刘杰,党委书记杨斌及余纪元教授生前同学、同事、好友、学生等参加了此次追思会。刘杰教授主持追思会。

  追思会现场播放了余教授生前喜爱的京剧《空城计》,屏幕循环播放着同事好友敬送的挽联,现场气氛庄严肃穆。

  刘大钧用“真人”评价了余纪元教授,他认为余教授为人真诚质朴、为学认真严谨,是一位有真性情、真学问的优秀学者。余纪元教授学贯中西、蜚声中外,他的逝世,是中外哲学界的重大损失。

  昔日恩师谭鑫田表示,余教授在大学期间就展现出对于哲学的热爱及学习热情,他拥有优秀的道德品质,经常到自己家中探望。对于余教授的突然病逝,他十分痛心,不仅是对爱徒生命短暂的惋惜,更是为学术界失去一位优秀学者而扼腕叹息。

  余教授本科同窗好友李皓、刘庚子、张友谊、马广海以及特意从外地赶来的研究生同学,面对亲如兄弟的同学逝世万分悲痛。他们回忆了昔日与余教授同窗求学的经历,谈及余教授年仅15岁便远离家乡到山东大学求学,乐观面对生活的巨大压力,并以优异的成绩坚持完成学业,言语之中透露着对余教授的尊敬与不舍。

  在傅永军、刘陆鹏、王新春、马广海、牛建科等众多好友的回忆里,余教授求知欲望强烈,酷爱阅读,也正是他的博览群书才造就了他深厚的学术造诣。余教授生前一直把哲学研究当做高贵的事业,并且对这份事业有着崇高的信仰。先生不仅学术成就高,而且与人为善、真诚待人。他经常为父老乡亲送去礼物,在感恩节前为他人送上祝福。教授对待教学也十分认真负责,经常帮助学生连续多遍修改论文。他在疾病缠身时依旧坚持上课,面对死亡,他表现出的是一位哲人对生命的态度,对事业的追求,其德行值得众人学习。傅有德为余教授敬赠挽联:学贯中西谱著华章哲思睿智载史册,会通古今敦品励志君子风范昭世人,以此表达深切哀悼。参加追思会的师长、同窗、好友及学生纷纷发言,回顾了与余纪元教授交往的点点滴滴,表达了对余纪元教授的无限哀思。

  余纪元教授千古!

  余纪元,我校1979级哲学系校友,国际知名古希腊哲学专家和伦理学家,生前执教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哲学系。曾任国际中国哲学学会主席、英国牛津大学Wolfson学院及中国研究所研究员(1994-1997)、美国国家人文学科学中心研究员(2003-2004)、美国哲学学会顾问委员会委员、国际中国哲学学会(ISCP)副主席、美国《哲学史季刊》编委、美国《中国哲学杂志》编委、中英美暑期哲学学院美方委员会委员,山东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曾获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教育优秀奖、杰出学者奖,美国大学杰出学者(青年研究者)奖以及优秀教学奖。

  文:齐梦佳   图:谢卓卡吉

  

  几点说明:

  1、本文汇是在余纪元先生夫人张雅洁女士和中国美育网高层和栏目主编共同努力下,在纪元遍布大洋两岸的国际哲学朋友全力支持下共同完成,对这些朋友,我们不能说感谢,因为经营一块长期纪念纪元的精神园地,是我们共同的事业。

  2、未经作者允许,我们一般对不影响大局的小毛病尽量保留原样(如海外作者的纪元办公室对联作者和座右铭字数问题)。

  3、人名后的*表示外籍作者,以显示对纪元的悼念来自大洋两岸,世界各地。

  4、因为技术原因,个别排版不尽人意,有的排版的时候照例缩进几格,面世时又成顶格,望见谅。

  编者

本文地址:http://lianchengexpo.xrbh.cn/quote/13303.html    迅博思语资讯 http://lianchengexpo.xrbh.cn/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相关行业动态
推荐行业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30223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