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三十年来,恭维语言一直是一个受到广泛关注并进行深入研究的热点,相关研究涉及语用学、话语分析、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跨文化交际等领域。在这些领域中,对恭维语的研究重点多数在具有一定句法结构和有限词汇的显性恭维语及恭维语应答上,而且研究也相对较为透彻,但很少研究单独聚焦于隐性恭维语,尤其是对汉语文化语境下的研究不够充分。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价值观念等领域的深刻变革,人们的语言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其中隐性恭维语策略的使用及其使用者的相关变异等研究却鲜有涉及。
鉴于此,本文结合社会语言学及语用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汉语隐性恭维语及隐性恭维语与其使用者之间的变化和变异进行共时研究,力求更加准确、全面地反映汉语隐性恭维语的句法结构、特点、类型及其在不同社会群体中的整体分布和偏好模式。
本文理论框架基于社会语言学变异理论和语用学的礼貌理论。认为汉语隐性恭维语的使用在不同年龄、阶层、性别的社会群体间存在着系统的社会变异。研究中,有两类变量:一、社会变量包括性别、年龄、社会阶层;二、语言变量即隐性恭维语策略。根据研究数据,主要围绕以下四个问题来阐述: 1.什么是汉语隐性恭维语?其总体分析和运用趋势如何? 2.男性和女性在隐性恭维语的使用上是否有差异,有何差异? 3.三类不同年龄群体的人在隐性恭维语的使用上是否有差异,有何差异? 4.中等阶层群体中:中上层、中中层和中下层的人们在隐性恭维语的使用上是否有差异,有何差异?
本文是定性与定量研究的结合。通过电影取材、问卷调查(答案选择结合语篇补全测试)、自然观察记录等三种方法共收集隐性恭维语486例,并记录了使用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学历,职称,职务等重要信息。借助SPSS卡方检验进行定量分析,确定有显著差异后,进而从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的角度进行了定性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1.汉语隐性恭维语是一种非公式化,无特定句法结构的恭维语言。它是一种间接言语行为。理解隐性恭维语取决于具有某些特殊表征的知识。运用和理解它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气力,但却是一种很好地维护听者积极面子的方法。汉语隐性恭维语无固定的句法模式,但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围绕恭维话题间接地表达出来;二是将被恭维人比作较高的级别的事物、名人或是理想化的人。汉语隐性恭维语有其特有的特征,如一些古诗句、典故、俗语等经常用作隐性恭维语。在恭维话题这一层面,多数隐性恭维语围绕能力这一话题,外表次之,所有物及性格偶有涉及。在一定研究范围内:2.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使用隐性恭维语。3.中等社会阶层中,社会阶层中层次越高的人使用隐性恭维语的频率越高。4.年龄越小的人使用隐性恭维语的频率越高。除此之外,三个社会变量之间,除社会阶层与性别无差异外,其它每两个社会变量中人们对隐性恭维语的使用均有显著差异。
本文地址:http://lianchengexpo.xrbh.cn/quote/13932.html
迅博思语资讯 http://lianchengexpo.xrbh.cn/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