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公司  快速  企业  中国  设备    上海  行业  未来 

研读法学理论,你不可或缺的必备利器(后附参考资料)

   日期:2024-10-31     移动:http://keant.xrbh.cn/quote/6499.html

(原文曾发表于“法学院申请与求职专家”微信公众平台(),感谢James修改和Cachito编辑;原文由《研读法哲学有哪些必备利器(上):网络资源篇(更新版)、(中):导读文献篇及(下):知人论世篇(更新版)等三篇原创文章中部分内容整理而成。ConcreteTotality对此文亦有贡献,在此表示感谢。清水版全文刊发于“双城记Pathos”微信公众平台(ID: eethos),并于文末附上参考资料,供各位学友取用。如有其它关于NYU Law申请或法哲学研习的具体问题,烦请后台私信留言,期待与更多学人砥砺交流。)

研读法学理论,你不可或缺的必备利器(后附参考资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在研读法学理论的长征路上,如果能有几位友邻砥砺思想,再有几把利器相伴左右,我们或许能在这上下求索的漫漫征途中感受到些许“德必有邻”的喜乐和“吾道不孤”的坚定。对于从蹒跚学步、咿呀学语的初学者到初入茅庐、小试牛刀的研读者而言,占有并掌握一些法学理论研读方面的方法和工具,或许能够帮助我们从更加专业的视角,不断修炼内功,强壮体魄,以致博观约取,触类旁通。

本文将分别从“核心概念与关键词检索”、“学术网站与学者博客”、“核心期刊与出版平台”以及“学人访谈与知人论世”等四个方面,分享一些笔者研读法学理论两年多来的体会和心得,供各位学友参考、借鉴;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研读过程中于方法和工具方面的总结与回顾,谨以欢迎大家修正、补充。

一、核心概念与关键词检索

不管是细读经典还是扫读文献,学术研究首先都离不开对于“概念”的娴熟掌握。换言之,当我们试图了解某一思想人物、当代学者或其理论学说时,只有从核心概念或关键词入手,才能先知其然,再求所以。此时,Google Scholar、百度学术或中国知网等“海底捞”般的搜索引擎恐怕难企所图,而更加专业、准确、有效的检索工具也因而显得必不可少。

1.法律理论博客(Legal Theory Lexicon)

以法学理论为例,乔治城大学法律中心Carmack Waterhouse 法学教授Lawrence Solum的“法律理论博客”(Legal Theory Blog)中的Legal Theory Lexicon板块,即专注于为学生提供简练的法学理论概念解释与相关文献索引。从2006年至今,已经更新了共计94个词条,内容涉及法学理论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以及一般性的社会科学定理与常识。

Legal Theory Lexicon的词条解释一般有以下六个部分:概念简介、内容概要、争议核心、基本结论、关联词条和相关文献。相比于一般的书本辞典,这一词条解释的优点在于它呈现出了法学理论当中诸多概念彼此交织、犬牙差互而又泾渭分明、条分缕析的特征;既有助于澄清误解,也有助于深化认识。与此同时,博客也持续追踪新近法学理论相关的学术论文和学界动向。

2. 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吾人常有如此困境——在阅读中吃了夹生饭,就某一概念或理论心知其意,但却又无法准确、细致地表述;在与同好交流中彼此指东说西,好不尴尬费事!吾人又常有如此流弊——就某一问题,通其大略而不识细故;无法在发言中“具体来说说看”,或在文章中“结合细节谈谈”。这时,就需要吾人对以概念为核心的某一理论相对熟稔,以语境/脉络(context)把握概念的涵义。

就此,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简称SEP)正可解吾人此困。SEP胜在可以勾勒某一概念从生发到消亡全部历史,词条往往都是由所涉领域相当权威的学者撰写,参考文献的搜罗整理也颇为专业、细致。此外,左列Academic Tools中列出了引用方法,方便吾人写作时援引。但从实用角度而言,SEP因其过于求全、求细、求准,也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检索的直观性和便捷性。

除了SEP外,同类的概念词条之检索工具还有三个,一个是由国际法哲学与社会哲学学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Philosophy of Law and Social Philosophy)主办的IVR法理学百科全书(IVR Encyclopedia of Jurisprudence, Legal Theory and Philosophy of Law),一个是Internet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两者都能提供词条检索的功能,但整体上还是SEP略胜一筹。此外,台湾国立中正大学近来也正在初推一项“华文哲学百科计划”,以SEP为参考范例,旨在建置以当代华文语汇书写的线上哲学百科全书。

二、学术网站与学者博客

法学理论的阅读与写作,是围绕经典文本与基本问题一次又一次地再发现和再认识。如若埋首于故纸,就难免在与同仁切磋的过程中出现“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尴尬。因而,我们有必要对“圈内”事务保持高度关注的姿态;同时,也要在更广泛的语境中不断定位自己手头工作的语境意义乃至观点的价值取向。如果吾人有此想法,那不妨关注以下学术网站或学者博客:

1.Brian Leiter's Reports

芝加哥大学法学院Karl N. Llewellyn法理学教授Brian Leiter的Leiter Reports极富盛名。其中,与法学理论研读关系最为紧密的是Leiter Reports: A Philosophy Blog,主要是关于与哲学有关的新闻和观点以及与学术工作者、学术自由、思想文化和其他相关议题。该博客自2003年创办,Leiter自称其为“过往数十年来当今世界最有名的哲学博客”。早年还有一个Brian Leiter’s Legal Philosophy Blog似乎已被废弃,最后一篇更新于2014年5月27日,而另一个My Nietzsche Blog似乎也已不能连接。

在Leiter Reports: A Philosophy Blog的左侧,Leiter列明了不同类别的标签,名目繁多,五花八门,包括学术自由、求职建议、职业伦理、法学院动态、法哲学、哲学家八卦、哲学新闻、哲学动态、读者来信和年度总结等板块,以及其他学者博主的友情客串和摇滚乐、古典乐与餐厅推荐等文化生活的讯息。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始于1996年(彼时Leiter还只是UMichigan 二年级的研究生)的Philosophical Gourmet Report(参见拙文:》,“法学院申请与求职专家” 微信公众平台,2019年10月22日)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挂靠在Law Professor Blogs Network项下的网站,一个是Brian Leiter’s Law School Reports,一个是Brian Leiter’s Law School Rankings。前者主要是关于(北美)法学院的各方面情况,包括学院排名、学者近况、任免动态、获奖荣誉、逝者悼文、其他人员信息的数据统计和各类转载文章等。后者主要是法学院排名,包括学术影响力排名、生源排名、高校/最高法院就职竞争力排名等细分榜单,但最晚近的也只是更新至2014年6月。以上三个博客或有交叉,很多都是Leiter由Twitter上推送的转发而成。

除Leiter以外,还有很多学者都联合运营着不同主题的学者博客,名目繁杂,难以一一详述。例如。Law Professor Blogs, LLC运营的The Law Professor Blogs Network(Leiter运营的后两个博客也在此列),号称是美国唯一一个由超过百名的法学教授、法学院院长和律师运营的法律博客网络(可惜几乎没有法学理论学者)。

2.JOTWELL – The Journal of Things We Like (LOTS)

该网站由迈阿密大学法学院协办,主要是由相关学科的法学学者就新近发表的学术文章进行简要评述(文章长度在500-1000字之间),旨在打破日益高筑的学科壁垒,促进不同领域之间的学者充分交流,简而言之类似于书评式的文章互评。Jotwell现任总编辑是University of Miami School of Law的Laurie Silvers & Mitchell Rubenstein 杰出法学教授 A. Michael Froomkin,共设有22个专栏,每个专栏配有2位栏目编辑,整个刊物还配有3位学生编辑,每个专栏每月都会至少有1篇文章。

目前,Jurisprudence专栏的编辑是和伊利诺伊大学法学院的法学与哲学教授Robin B. Kar 和明尼苏达大学法学院的Frederick W. Thomas P法学与哲学教授Brian Bix。该栏目的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法哲学领域的新近论文,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如何撰写书评(book review)和回应文章(response paper)的范例。

3.“法哲学、生活与实践”博客

“法哲学、生活与实践”博客的博主是台湾法理学会秘书长陈弘儒(Marx Chen),2017年博士(S.J.D.)毕业于乔治城大学法学院(其导师即前文提到的Solum教授)。博客特点是定期发布由博主筛选的有关法律理论领域的最新论文与书评。与此链接的“法理学经典系列导读”,则是由台湾法理学会、台湾大学人权暨法理学研究中心与台湾法学会基础法学委员会共同邀请杰出学者(如台湾大学法律系颜厥安、庄世同,中正大学哲学系谢世民,中研院法律学研究所王鹏翔等)就重要法理学经典文本加以导读讲解。

系列导读从2010年开始至今,范围涵盖了哈贝马斯、德沃金、罗尔斯、施密特等为吾人所熟知的学者;都会把每期演讲部分和Q&A问答的视频以及部分场次的导读材料上传,网站右侧还有按照年份、作者、导读者、与谈人以及与导读相关的材料的分类标签,以便检索。此外,还有“花惹法理学 - WTF Jurisprudence”和“Momating惜字亭·习字廷”等由台湾法理学专业的青年学人主创的平台可不时浏览。

4.“法律理论”博客

“法律博客”依托于中国政法大学“蓟门法哲学研习会”,会定期发布阅读书目、阅读进度以及研讨信息。此外,还有精选的学术文献目录及教学、学术活动信息说明及通知。与此同时,作为国内研究法哲学的重镇,中国政法大学还通过“法律思想”(ID: lawthinkers)和“法理杂志”(ID: ratiojuris)等微信公众平台持续担当学术推介及科普工作。值得一提的是, “法理杂志”微信公众平台的域外编辑部每周三还定期推介相关主题的核心期刊的最新文章,包括标题、作者和摘要的中译。

5.个人博客、网站主页或社交媒体

事实上,很多学者都有自己的个人博客或网站主页,如今年7月过世的前牛津大学法理学讲席教授John Gardner,同为牛津大学法学院的法哲学教授Leslie Green和新执掌牛津大学法学院法理学讲席教鞭的Ruth Chang,包括前文多次提及的Brian Leiter和台湾中研院法研所的王鹏翔助研究员都有自己的个人博客或网站,连同他们的机构介绍,SSRN和Academia主页,可一并作为我们深入了解各位学者的重要依据。

此外,在各个大学的Faculty列表中,在职教授会列出自己的发表记录,其中不乏将待发表的文章或专著写入列表,并标注为“working paper”提供下载。同时,许多法学院都在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SSRN)上有按照不同学科方向划分的research paper series,旨在及时共享最新研究的信息、进展或成果(很多是正在打磨且尚未发表的文章以及参会论文),供同领域学者在faculty workshop、colloquium或seminar上讨论、交流。和SSRN类似的,还有Academia.edu,Research Gate和PhilPaper等,简而言之可以理解为学术界的社交媒体。不管是在读学生还是巨擘大佬,都有很多学人学者将自己已发表、待发表甚至是工作手稿上传于此,供大家阅读批评与交流指正。

值得一提的是,社交媒体上也时常活跃着许多学者的身影,比如哈佛大学法学院的Robert Walmsley全校教授Cass R. Sunstein、耶鲁大学法学院的Charles F. Southmayd 法学和哲学教授Scott J. Shapiro、纽约大学的全校教授Jeremy Waldron以及伦敦国王学院的Yeoh Tiong Lay政治、哲学与法律中心主任John Tasioulas等人在Facebook或Twitter上就非常活跃,甚至还会发布一些个人生活的角落与瞬间。

三、核心期刊与出版平台

1.核心期刊

英语世界(暂且以美国、英语和加拿大为论)˙中法学专业的学术期刊,按照评审过程划分,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一种是和其他人文社科专业类似的同行评审的peer-review journal,另一种是由法学院学生主办的law review/journal。

就前者而言,有一些专门以法哲学以及政治哲学、道德哲学、社会哲学和伦理学等相关学科为主题的刊物,质量上乘,内容精优,佳作连篇。它们大多挂靠在各大学出版社或学术出版公司,编委会中也有相关学科的诸多重要学者。笔者在此整理了了一些核心期刊,推荐如下(首字母排序,排名不分先后,只为不完全列举):

    由于笔者学力有限,关于上述期刊的运行方式和各自风格实难进一步评价,有待各位学友补充(例如,笔者对澳大利亚的The Journal Jurisprudence,OUP出品的Jerusalem Review of Legal Studies,荷兰的Netherlands Journal of Legal Philosophy以及已于2011年停刊的Journal of Law, Philosophy and Culture等刊物的情况着实了解有限)。如果按在上述13本期刊编委会出席率计算,Joseph Raz一人独占5席;Brian Bix,Matthew Kramer 和Arthur Ripstein 各占3席;Ruth Chang,Timothy Endicott,Leslie Green,Kent Greenawalt,Mark Greenberg,Michael Moore,Stephen Perry,Frederick Schauer,Nicos Stavropoulos和Jeremy Waldron均占2席;哪怕仅占1席的也有David Dyzenhaus,John Ferejoin,John Finnis,George P. Fletcher,Samuel Freeman,Frances Kamm,Christopher Kutz,Brian Leiter,Andrei Marmor,Jeffrie Murphy,Liam Murphy,Martha Nussbaum,Scott J. Shapiro和John Tasioulas等知名学者。

    值得一提的是,Brian Leiter在其Law School Report博客的一篇于2006年的文章中曾就上述部分刊物给出过一个排序,大致为(1)Ethics ≈(2)Philosophy & Public Affairs>(3)Legal Theory ≈(4)The Oxford Journal of Legal Studies>(5)Law & Philosophy ≈(6)Canadian Journal of Law & Jurisprudence>(7)Ratio Juris。

    就后者而言,由法学院学生主办的law review/journal发表该主题文章的机会相对较少,据笔者所知唯二的例外是美国唯一一本由学生运行且付梓刊发的法理学刊物Washington University Jurisprudence Review和英国由学生运行的法理学刊物UCL Journal of Law and Jurisprudence。但值得注意的是,此类刊物经常会在包括法哲学学科在内的主题会议(symposium)召开之后集中刊发会议论文,以下为示意性举例:

    - Fordham University School of Law 2005-2006百年校庆之际,曾召开以“The Internal Point of View in Law and Ethics”为主题的研讨会,随后共有5大主题28篇会议论文刊发在Volume 75, Issue 3 (2006)一期的Fordham Law Review,法哲学相关的文章有Scott J. Shapiro,Stephen Perry和Brian Z. Tamanaha等人共7篇;

    - 2008年2月1-2日,为了纪念Hart and Fuller Debate 50周年,NYU Law和NYU Law Review共同举办了以“Hart-Fuller Great Debate at Fifty”为主题的研讨会,随后共有7篇会议论文刊发在Volume 83, Issue 4 (2008)一期的NYU Law Review,共有David Dyzenhaus, Leslie Green, Nicola Lacey, Frederick Schauer, Jeremy Waldron和Benjamin C. Zipursky等7篇文章;

    - 2009年9月25-26日,针对Ronald Dworkin即将出版的新书Justice for Hedgehog,Bos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Law召开了以“Justice for Hedgehog: A Ronald Dworkin’s forthcoming Book”为主题的研讨会,包括Dworkin主题演讲和回应以及6个panel的共计33篇文章全部刊登,大咖云集因而在此不再列举。

    不管是同行评议还是学生主办的刊物,这些相关主题的文章首先为我们提供了绝佳的写作范例,其次能够就相关理论问题予以澄清,同时也为我们呈现了学术界的热点动态和学术圈的人脉网络,应当成为研读法学理论过程中的日常功课。

    2.出版平台

    不管是经典文献还是核心期刊,都少不了出版平台的支持和出品。这些出版平台,不管是大学出版社或学术出版公司,很多都是百年老店,历史悠久且实力雄厚(无疑首推OUP),不少还经历了兼并(如Wiley和Blackwell)、收购(如Hart Publishing之于Bloomsbury以及Belknap之于HUP)或有子品牌(如Routledge之于T&F)。在此,笔者同样择要列举,主要是为读者呈列一些不同种属的分类方法(有些在law/legal studies项下,有些在humanity/philosophy项下):

      这些出版平台数十年来持续出品的优秀学术作品,不仅是法哲学学术史上的一座座丰碑,也是研读者必须攀越的一座座高峰。当然,对于在校生而言,检索或下载时最好充分结合本校图书馆库存资源和校内IP,HeinOnline、JSTOR、Wiley online Library和Library Genesis等数据库,Google Scholar Citations和豆瓣读书/豆列等软件工具综合使用。特别地,豆瓣读书上的读书主页和豆列功能,一方面能够帮助我们寻找并标记法哲学研读的相关读物,了解同一本书的不同版本和同一作者或主题的相关专著,建立起“目录学”意义下的谱系观;另一方面也能够呈示同辈学人的阅读足迹、所思所想,甚至可以在上面结识砥砺思想的学友和讨论交流的学伴。

      四、学人访谈与知人论世

      所谓“知人论世”,不管是个人的成长历史还是圈内的掌故八卦,我们也不妨多少了解一二。这里,有几个不错的学人访谈的节目频道可以供我们参考。

      3:16是3:AM Magazine(online)上由Richard Marshall(拟制化名)主持的哲学访谈(又称三点一刻又一分),已有百余名哲学学者接受过访谈,其中自然也包括Ruth Chang,Meir Dan-Cohen,John Gardner,Jerry Gaus,Les Green,Matthew Kramer,Brian Leiter,Martha Nussbaum,Joesph Raz和T.M. Scanlon和Samuel Scheffler等多位与法哲学密切相关的学者。网站上只有文字稿,可按index检索(受访者姓名是先姓后名)。每次/篇访谈(稿)最后的保留问题,都会邀请受访者推荐5本左右对他/她影响重大的哲学著作,以飨读者。

      与3:16类似的还有Philosophy Bites,同样是对知名哲学家的访谈节目,由英国哲学家和哲学科普工作者Nigel Warburton和David Edmonds主办。后者还参与Philosophy 24/7和The Ferryhill Philosophers等音频节目的制作,与之类似的还有斯坦福大学主持的Philosophy Talk系列和BBC的Philosophy Podcast系列,在此不再赘述。Philosophy bites的访谈音频每段大约15-20分钟左右,并在网站右侧附有主题分类的标签索引,其中专门有jurisprudence,law和legal principles & practices等标签。自2007年开播以来,共有400多段访谈音频(截止2017年4月)和集结出版的3本著作,并已成为全美下载量前20的音频节目。

      Soundcloud上的“The Verdict: Law & Society”频道是伦敦国王学院The Dickson Poon 法学院协办的podcast节目,延请知名法学家和相关领域的学者,聚焦于当今社会重要的法律问题和相关的公共事件展开讨论。很多名家都曾做客,例如哈佛大学哲学系的荣休教授T.M. Scanlon以及前文提到过的John Tasioulas和Martha Nussbaum,有的是主题演讲,有的是新书推介或社会评议。

      剑桥大学Squire Law Library有一个Eminent Scholars Archive的系列,主要是记述与剑桥大学法学院相关的学者之学术生平,包括其个人经历,文章著述、荣誉奖项和学术贡献,并辅之以图片、录音和部分视频,可以在iTunes等podcast平台订阅收听。前文提到过的David Dyzenhaus曾作为剑桥大学法学院的Arthur Goodhart 法律科学访学教授,先后于2015年1月16日和7月20日接受了Lesley Dingle和Daniel Bates的采访,网站上有访谈音频和文字稿。

      这些学人访谈,特别是其中的视频、音频节目,除了能够扩展我们的哲学视野,也可以成为我们生活间隙的调剂——毕竟,一切生活都是哲学,一切哲学也都是生活。而除了前辈学人学者的博客、访谈外,同辈学友的思想札记也值得关注,特别是其中很多中文网站与素材,对于我们理解周遭的社会环境和具体的现实问题颇有裨益。

      参考资料:

      Legal Theory Blog,

      SEP,

      IVR Encyclopedia of Jurisprudence, Legal Theory and Philosophy of Law,

      Internet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华文哲学百科计划”,

      Leiter Reports: A Philosophy Blog,

      《在NYU Law读法哲学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法学院申请与求职专家”微信公众平台,2019年10月22日,h

      Brian Leiter’s Law School Reports,

      Brian Leiter’s Law School Rankings,

      JOTWELL – Jurisprudence,

      “法哲學、生活與實踐”博客,

      “法理學經典系列導讀”,

      “花惹法理學- WTF Jurisprudence”,

      “M O M A T I N G惜字亭‧習字廷”,

      “法律博客”,

      John Gardner’s Website,

      Leslie Green’s Website,

      Ruth Chang’s Website,

      Brian Leiter’s Website,

      “王鵬翔的法理學工作室”,

      Brian Leiter, ‘Legal Philosophy Journal’,

      3:16,

      Philosophy Bites,

      本文地址:http://lianchengexpo.xrbh.cn/quote/6499.html    迅博思语资讯 http://lianchengexpo.xrbh.cn/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相关行业动态
      推荐行业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30223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