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公司  快速  企业  中国  设备    上海  行业  未来 

访中国大熊猫研究的“第一把交椅”胡锦矗教授

   日期:2024-10-31     移动:http://keant.xrbh.cn/quote/6619.html

天降大任  老当益壮  不移白首之心

访中国大熊猫研究的“第一把交椅”胡锦矗教授

——访中国大熊猫研究的“第一把交椅”胡锦矗教授

200多篇的论文、23本专著、14项省部级奖、100多个研究生、20多个教授.··…这些堆铸成一位学界泰斗、熊猫专家的辉煌“印象”。

胡锦矗,世界著名的大熊猫研究专家,中国大熊猫研究第一人、大熊猫生态生物学研究的奠基人、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四川省动物学会副理事长、硕士生导师。被誉为我国的“熊猫教父”、“熊猫教授、研究“国宝”的“国宝”。

人杰加地灵  自然环境造奇才

胡教授的老家四川省开江县新宁河边的永兴乡,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那里林木茂盛,四季鸟语花香,是他儿时的天堂。     小时的他像大多数山里的孩子一样,淘气地爬到树上去掏鸟蛋,捉鸟,“坏事”做尽,几次想要把鸟儿带回家去喂养,可奇怪的是先前还活蹦乱跳的小鸟,待到了手里很快就没有了生气,直到死去。看着小小的生命在自己眼前慢慢消失,他幼小的心灵开始震颤,我该怎么才能让小鸟活下来,他开始思索着,吃食、喝水、鸟笼··…他从各方面开始改进,很快从小就爱观察思考的他最终找到了规律,懂得如何照顾小鸟。     故乡的山水给了童年的他以启迪,让他对大自然充满了无限的爱恋,使他深深地爱上了神奇的大自然。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胡教授在西南师范学院(西南大学前身之一)学习时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生物系。为了进一步充实自己他还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脊推动物研究班。     1957年胡教授研究生毕业,怀揣梦想的青年坚定地走进了科学研究的道路。1960年胡教授参加编写动物篇,为对动物植物地貌地质进行摸底调查,从此开始野外考察;1964年胡教授为四川东部动物地理区划提供科学材料,组织人员到全省各个山去采集动植物标本;1973年前后胡教授从事脊椎动物学教学和研究、长江水产资源研究。1974年,当全国第一次野外大熊猫调查应时而生时,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胡锦矗教授成为了我省珍稀动物资源调查队当之无愧的队长人选。1977年,胡锦矗教授及其带领的“野调队”经过为期四年、徒步9万公里的野外调查结束,一份20多万字的《四川省珍贵动物资源调查报告》出炉。为了使大熊猫得到更好的保护,胡教授四处奔走,终于,功夫不负苦心人。在1983年,我国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期间,共同建立世界上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惟一的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胡锦矗教授担任第一任主任。

1985年,胡教授以第一线采集的大量素材为基础,加上世界自然基金会持续5年的合作研究工作,他和他领衔的合作研究团队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全面探索大熊猫生态环境和习性的著作《卧龙的大熊猫》。同年前后,胡教授从事研究生教育,先后三次带领研究生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大熊猫研究项目。据不完全统计,胡教授迄今已发表论文近200篇,出版专著23本,先后荣获国家级奖12项,省部级奖72项,其他荣誉、奖励100多项。

胡教授一直坚持“活到老,学到老”。他博览群书,有了深厚的知识积淀。不论是鸟类、还是兽类,不管是脊推类、还是两栖类,只要你能想到的问题,在他那里都能得到肯定详实的答案。因此,他的学生、同事都戏称他为生物界的“百科全书”。

四年磨一剑  苦尽始知国宝数

年逾八旬的胡教授,是我国研究大熊猫领域的“国宝”教授,是世界公认的熊猫专家,他多年来从事着野生动物及栖息地保护管理、科研等方面的研究,极大的推动了中国生态保护工作的发展。     1973年初,正在长江调查鱼类资源的胡教授,接到一项新的任务:省林业厅通知他参加大熊猫调查。“那时我国大熊猫研究才刚起步”,胡教授颇有感慨地说。1974年的夏天,胡教授一行人来到了四川卧龙的一座布满密林的山上,开始了他们为期四年的大熊猫调查。他们在那儿搭起了帐篷住下,在帐篷下面的半坡,有一处泉水池,为了能够喝上水,胡教授带着大家沿着山坡挖台阶,从帐篷直抵泉水池。由于台阶刚好51个,因此观察大熊猫的这个帐棚被取名为“五一棚”。

在他的带领下,从卧龙到唐家河,他们在高山林海里攀登,一路历尽艰辛:竹枝上的积雪从头上脖颈上灌下来,把身子冻得僵硬;汶川县草坡,“野调队”迷了路,他们就靠泥炭藓挤出来的水来煮饭,五天之后才走出绝境;卧龙西河,胡教授的小分队被连绵阴雨围困数日,他们用手指抠,膝盖蹭,把绑腿结成绳,荡过险崖峭壁,吃用发霉的米煮的饭,饿得头晕目眩的他仍然坚持在本子上做记录;青川摩天岭,胡教授独步走了十四个小时追踪大熊猫;宝兴盐井汪家沟,当他得知一只熊猫死在丛林的时候,随即带上工具,找到已腐烂的熊猫的尸体,对其进行解剖,即使恶臭扑鼻,令人作呕,他也不管不顾......正是因为有了胡教授在科学面前不容有半点虚假的严谨态度才有了我国研究大熊猫的第一手详细资料。大熊猫分布在35个县,数量约2000只左右就是胡教授四年努力的的最好证明。

三十多年行走在熊猫王国,胡教授研究发现的通过大熊猫排出的粪便辨别它们的身体机能去追踪大熊猫的有效方法后来被取名为“胡氏方法”。实践证明,这个方法大大提高了调查工作效率,早已被业界人士所熟知并一直沿用至今,就连北京的学者专家要找齐全的大熊猫资料都要去看胡教授著的书。

桃李遍天下  师生清深意更重

胡教授钟爱他的事业,虽然年近耄耋,但他依然坚守在他奋斗了50多年的讲台和实验室。     近20多年来,胡教授带出了100余名研究生。他的学生遍布北京、上海、南京、成都等各大城市的重要环保单位,其中成为教授的就有20多人。他的学生中,有的成为中国科学研究所所长,有的成为重庆市副市长,有的成为西南大学党委副书记,还有的成为国家林业局、环保局、高校农学院、林学院的重量级人物。     说到胡教授,在学校里有很多人都对他钦佩万分,不仅仅是他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成就,还有他的那份和蔼与谦虚。     现为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的张君老师是胡教授99届的学生,在与张老师的交谈中,我们注意到,她始终是以“老先生”来称呼胡教授。谈及恩师的时候,她满腹深情地说:“老先生是一个真正的智者。他是个不为名不为利、没有一点架子的人,他才是真正的德高望重。”张老师还说,“我们对于老先生,起初就是一种类似于对‘神’的仰望,慢慢的,就转变成了类似的对父亲似的尊敬和爱戴。他很随和,跟他相处没有丝毫隔阂。”     走过了人世的沧桑与浮沉,现在的胡教授淡泊名利,将自己的一腔赤忱放在研究和培养新人上。2008年的时候设立了一个“全国斯巴鲁生态保护奖”,四川省有一个名额,省林业厅就想推胡教授,但他以“机会应该多留给年轻人”为理由婉拒了,可是省林业厅商量后觉得胡教授得这个奖是实至名归,也是理所当然,执意让胡教授去领这个奖,拗不过的胡教授这才同意接受这个奖项。     胡教授不是南充人,却已在南充生活了50多年,在这里的生活经历早已使他和南充融为一体了。他说:‘我不喜欢大城市,就这样生活挺好的。有时候我会自己下厨做几道可口的菜慰劳自己和家人,就这么简单。”

岁已至耄耋  老夫仍有少年狂

本文地址:http://lianchengexpo.xrbh.cn/quote/6619.html    迅博思语资讯 http://lianchengexpo.xrbh.cn/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相关行业动态
推荐行业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30223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