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国实现远距离高损耗自由空间高精度时频传递
近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院士及其同事张强、彭承志、姜海峰等实现远距离高损耗自由空间高精度时间频率传递实验,在大气噪声、链路损耗、传输延迟效应等多角度仿真高轨卫星星地高精度时频传递,验证了基于中高轨卫星实现万秒E-18量级稳定度的星地时频传递的可行性,为未来空间光频标科学实验和洲际光钟频率传递和比对奠定基础。该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光学》。
——《科技日报》
2
新研究揭示青藏高原雪冰微塑料特征及来源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青藏高原南部的枪勇冰川和北部老虎沟12号冰川中微塑料的赋存及来源,为研究微塑料循环提供了一个全球视角。
中科院西北研究院研究员康世昌介绍,微塑料是一种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以及纺织纤维,对海洋生态安全带来风险。除了海洋,科学家还在北极的积雪和远离人类活动的自然保护区发现了微塑料,证实偏远地区的微塑料可以通过大气传输而来。已有研究揭示出青藏高原地区受到南亚、中亚等大气污染物跨境传输的影响。青藏高原的冰川远离人类活动影响,是论证微塑料大气传输的理想场所,其微塑料的赋存和来源对了解微塑料在大气中的运移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新华网
3
分子育种新突破!小葫芦基因研究找到了“金钥匙”
4月份,植物科学领域国际著名学术刊物《植物生理学报》在线发表了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李向东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成果构建了可应用于葫芦科作物基因和微RNA(miRNA)功能研究的病毒载体,为研究葫芦科作物基因功能提供了新工具。
利用病毒载体沉默或者超量表达某个植物基因,进而明确该基因的功能是目前普遍应用的研究策略。烟草环斑病毒(TRSV)寄主范围广泛,能侵染葫芦科、豆科、茄科等54个科的300多种植物。李向东团队研发出基于TRSV的载体,可携带瓜类作物的特异性基因片段或miRNA,侵染黄瓜、甜瓜、西瓜和西葫芦后引起不同的表型。根据这些表型就可推断瓜类作物基因的功能。
——《科技日报》
4
全天最大球状星团——欧米伽星团迎来最佳观测季
▲ 北京市天文爱好者刘宁2017年春季拍摄的欧米伽星团照片
天文专家介绍,4月中下旬,全天最大的球状星团——欧米伽星团迎来最佳观测季,我国感兴趣的公众可尝试观测。
星团是指恒星数目超过10颗以上,并且相互之间存在物理联系(引力作用)的星群,包括太阳在内的几乎所有恒星最初都是在星团中形成的。根据星团中恒星之间的距离和结构关系,星团分为疏散星团和球状星团。
——新华网
5
人工智能破解癌症和阿尔茨海默氏症的“语言”
▲ 活细胞内蛋白质冷凝物的荧光显微镜图像。图片来源:Weitz lab, Harvard University
近日,科学家发现,Netflix、亚马逊和Facebook使用的强大算法可以“预测”癌症和阿尔茨海默氏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生物学语言。
研究人员将数十年研究产生的大数据输入到一个计算机语言模型中,以检验人工智能能否比人类做出更先进的发现。英国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的学者发现,机器学习技术可以解读癌症、阿尔茨海默氏症和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生物语言”。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未来可能用于“纠正导致疾病的细胞内的语法错误”。
——《中国科学报》
6
新型二维材料仅两个原子厚但比钢坚固
据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官网近日报道,该机构科学家与西北大学和佛罗里达大学合作,制造出了由硼和氢原子构成的稳定纳米片,这种名为氢化硼烯的二维材料仅两个原子厚,且比钢更坚固,有望在纳电子学和量子信息技术领域“大显身手”。
——《科技日报》
本文地址:http://lianchengexpo.xrbh.cn/quote/8132.html 迅博思语资讯 http://lianchengexpo.xrbh.cn/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