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科技圈进入汽车圈之后,就把科技圈大佬打嘴仗的风气带到了汽车圈。产品能不能打赢先不说,但嘴上绝对不能输人。
先有问界M9的“一千万以内最好的SUV”直指理想,后有小米雷军回复网友称:“50万以内,有对手吗?”。而随着年底新车的爆发,以暗讽“突袭”对手的案例更是数不胜数。
一时之间,多少万以内最好仿佛成了可以批发的词汇,是个车企就把它戴在自己的头上。
这种现象的背后反映出的则是国内新能源车行业缺少一个统一的行业标准来判断好坏,在此背景下,独立的第三方测评机构照理将迎来自身发展的春天,但测评行业的现状却是乱象层出。
今年3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第三方测评”对消费者权益影响调查报告》,中消协对微博、小红书、快手、B站、微信平台等12个互联网平台共计350家“第三方测评”账号进行了体验式调查后发现:93.1%的“第三方测评”涉嫌存在测评标准类问题,其中缺乏测评标准的主观性测评多;55.7%的“第三方测评”涉嫌存在商测一体、以商养测类的模式难保公正性;37.2%的消费者反映通过观看“第三方测评”所购买的商品出现过质量问题;35.7%的“第三方测评”存在涉嫌虚假测评类问题。
乱象一:考试成绩优异,实践滑铁卢
具体到汽车测评行业上,第一个大的乱象是车企在测评时表现优秀,在实践时却遭打脸。卖家秀与买家秀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以理想汽车老生常谈的安全话题为例。理想L7曾在中保研的碰撞成绩中取得了“全优成绩”,但在远超测试标准的真实碰撞中,它却撞出了AB柱完全消失的惨案。
近日,网络上一段视频刷爆了全网,一辆因事故撞的支离破碎的理想L7躺在路边,车顶整个被掀开,而且A柱和B柱也完全断裂,主驾驶司机被衣服盖住上半身和头部。
这起重大交通事故,与近期的山西太原理想事件相类似,均是AB柱出现问题,许多网友开始怀疑理想产品质量有问题,猜测是因为理想 L7 的 AB 柱的强度不足,完全断裂,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对于发生这次交通事故的原因,根据理想汽车最初的回应显示,碰撞事故发生时,车辆触发车载紧急报警呼叫系统,在多次呼叫用户无反馈后,工作人员已经第一时间前往现场支持。
随后,为回应公众的各种疑问,12月24日晚,理想将事故相关视频直接公布。根据视频显示,碰撞前3秒,车速在178km/h时驾驶员采取制动措施,车速大幅超出AEB工作范围。
最后车辆以96km/h的速度追尾前方斜跨双车道、正在蠕行的大货车,钻入卡车下方后冲出道路。在说明中,理想也回应了大家较为关心的问题,那就是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并未开启辅助驾驶功能。
从理想的回应来看,其主要侧重在车速上,而对人们真正关注的AB柱质量问题选择了淡化处理。车身的安全性显然是人们购车考虑的一大影响因素,一辆车如果安全性无法得以保障,再多的冰箱彩电大沙发也无法弥补,对于这一点,车企要扎扎实实下苦功夫,而不是找一家测评机构为自己背书。
乱象二:为检测而检测,懂车帝冬测引发车企争议
行业第二个乱象集中在测评结果很难服众,有时会出现脱离实际情况为测评而测评的现象。
以懂车帝为例此前,懂车帝公布的冬测结果就引发了争议。不仅华为问界率先质疑,长城汽车和吉利汽车也相继发声,提出质疑。
事情要从12月6日说起。当日,“懂车帝”发布了《2023懂车帝冬测》系列视频的第二篇《方程豹豹5亏电油耗7.41升,插混和增程谁才是更好的混动模式?》视频中,懂车帝对市面上的混动车型进行了测试,测试内容包括“纯电续航里程谁最长”等内容。
据报道,此次冬测项目是插电混合动力车型的纯电续航达成率。在19款实测车型中,仰望U8以85.1%的达成率位居榜首。之后是宋PLUS DM-i、腾势D9 DM-i、唐DM-p。换言之,前4名均为比亚迪旗下车型。在有成绩记录的车型中,问界M7增程版以31.60%的达成率垫底,吉利和长城的5款车型排名也比较靠后。
对于该测试结果,多家车企直接表示不接受,对“懂车帝”冬季测评的标准和实操过程进行了质疑。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12月10日在朋友圈转发问界汽车官微发布的《无惧严寒,问界系列车型冬测表现官方解读》,表示该测试是“坑人的测试”。余承东还在评论中称,科学与严谨才是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则。
11日,吉利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发微博,表示对“懂车帝”的测评结果不认同,认为测评过程不科学、不严谨,结果不令人信服,不仅误导消费者,还伤害其自身公信力。同日,长城汽车官方微博发文称,将在12月14日15时召开“懂车帝冬测标准质疑沟通会”,文章直接出现了“硬刚”“爆料”“揭真相”的字眼。
梳理各方质疑声音,主要集中于测试准备阶段。在调取参测车型后台数据后,3家企业及品牌坚称,严寒极限及空调持续制热条件下,针对不同车型,多次长时间开车窗、车门,严重背离用户真实使用场景。此外,长城汽车还提出,懂车帝的测试方法和最终计算方法并不严谨,“各车型在完成油耗测试之后,怠速等待加油时长不同,燃油消耗量也不同”。
对于质疑,“懂车帝”连续三天作出三点回应。一是10日,“懂车帝”发布冬测混动续航测试的标准,表示测试标准完全统一,所有车型一视同仁;二是11日,“懂车帝”继续发声,表示“冬测正在进行中, 12月14日上午9点,“懂车帝”将在漠河举行2023冬测开放日,诚邀所有参与车企现场观测,我们将全程直播”;三是12日,“懂车帝”发声明警告某些自媒体账号,认为这些账号“未经核实”“无事实依据”,使用了“无底线黑手”“黑车帝”“敲诈勒索”等抹黑内容及谣言信息。“懂车帝”表示,已经取证并进行了举报,未来保留追责的权利。
乱象的背后是公信力缺失,行业必须培养“独立人格”
而懂车帝冬测引发争议的原因除了测试场景外,也与行业本身缺少公信力密切相关。造成这一现状有种种原因。
例如测评方法标准不一:第三方测评机构在测评方法上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测评结果的可比性和可信度大大降低。比如,有些机构在测试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时,未将实际使用场景纳入考虑,使得测试结果与消费者实际使用体验相差甚远。
测评质量参差不齐:部分第三方测评机构为追求流量和关注度,忽略了测评的严谨性和公正性。这不仅导致测评结果失真,还可能误导消费者,损害汽车制造商的合法权益。
商业化利益驱动:部分汽车媒体和测评机构在大型测评项目中存在商业化利益,这使得测评结果受到商业合作的影响,进一步削弱了公信力。
但最关键的还是第三点商业利益驱动导致的“独立人格缺乏”。罗永浩早年对王自如说:“被包养了,就不要谈独立人格。”这话虽然是针对手机测评圈说的,但放在汽车测评圈也是同理。
即便懂车帝是国内比较老牌的评测机构了,但懂车帝的商业模式,依然还是广告。
而这种商业模式,恰恰是问题的来源。因为你收厂家钱了,所以别人很难不认为你是基于某种利益,来维护或批判什么。
而要打造“独立人格”就必须创新盈利模式,在利益面前,第三方机构很难做到真的公平公正。除非让他们赚消费者的钱,而不是厂商的钱。但问题来了,消费者给他们的,往往远不比厂商给得多。
一次评测下来,耗资几十万,厂商的广告费就能一次性解决,但消费者的打赏关注流量费用,却不足以囊括这些。
指望所有的评测机构都“用爱发电”,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需要找到一个良性的商业模式,既能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又能赚到钱,是众多良心评测机构一直都在思考的。
本文地址:http://lianchengexpo.xrbh.cn/quote/8728.html 迅博思语资讯 http://lianchengexpo.xrbh.cn/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