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记者第一次到江西还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大串联,万没想到第二次来此,已经整整过去了四十一年。在记者的心目中,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地的江西省会城市南昌,是一座光荣而神圣的英雄城市。
南昌八一大桥(摄影:冯赣勇)
然而,因时间紧张的原因,在第二次南昌行仅有的七个小时里,面对南昌较多的名胜古迹,记者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观光游览了八一纪念馆与腾王阁这两个不同年代,并均享有盛名的名胜和古迹。
俯瞰南昌市区(摄影:冯赣勇)
作为江西省会城市的南昌,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南昌建城2200年以来,一直都是府、州、省、道治所,人文荟萃,楼台相望,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美誉。特别是“八一南昌起义”使其成为“军旗升起的地方”,从此南昌这座“英雄城”的美名名扬天下。
远眺赣江(摄影:冯赣勇)
2007年9月16日,记者乘坐的从景德镇前往南昌的大巴,本应于早上七点半出发,但却因高速公路有雾被暂时封闭,而整整耽误了一个小时才发车。抵达南昌时已是中午时分。幸好有在江西省体育局工作的表弟开车来接站,并在整个下午的时间充当导游,才得以将两个名胜、古迹分别细细地品味和游览。
“八一起义”旧址(摄影:冯赣勇)
记者首先来到了位于南昌市中心最繁华的中山路西端的八一纪念馆。记得当年记者曾光顾过这里,但记忆中的是路边仅有的原“八一起义”旧址的江西大旅社这座灰色大楼。而现在这里已经是一片规划得相当完好的红色旅游区了。
腾王阁纪念石(摄影:冯赣勇)
现在的八一起义纪念馆由新馆和八一起义旧址两部分组成。记者感到十分幸运的是,现在的纪念馆,是为纪念南昌八一起义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国家总投资达1.2亿元,而刚刚于近日改扩建竣工的献礼工程。
“八一起义”的雕像(摄影:冯赣勇)
改建后的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面积由原来的4207平方米扩展为10155平方米,陈列面积也由原来的2250平方米增到5875平方米。该馆园区面积及展区面积都成倍扩大,陈列内容也更为丰富。走进现在的八一起义纪念馆的院落,首先人们看到的一座“八一起义”的雕像。雕像上的“八一起义”的人物造型栩栩如生。院子深处的正面就是建成的新馆。院子的右侧即是原八一起义旧址的江西大旅社灰楼。
纪念馆新馆(摄影:冯赣勇)
走进八一起义纪念馆新馆,大厅正中有一座圆雕:圆雕底座是崩裂的石块,冲破地面伸出一支紧扣汉阳造步枪扳机,刚劲有力的手握枪直指天花板上的蓝天白云,表明中国共产党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步枪造型(摄影:冯赣勇)
在新馆一楼,一组表现“打响南昌第一枪”的画面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是表现1927年8月1日凌晨2点“攻打敌总指挥部”的画面,采用影视合成与半景画模型合成。令人称奇的是,开关按钮一按,整个画面便有了动感,炮火连天,枪声四起,硝烟弥漫。
壁画选(摄影:冯赣勇)
在新馆二楼展厅,有可供观众操作的触摸屏和电子书。操作时,只要轻轻一按触摸屏,里面的内容可供选择,一部是电影影视作品,另一部是军旅歌曲;在两台触摸器的中间有本电子书,它的正上方是投影机,可投放到书本上,内容是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采用电子感应方式,手轻轻在旁边一挥,不需要触摸到就可翻页。
展馆中的文献图片选
在二楼展厅的地面上,有一组玻璃地面,在玻璃的下面,有全国各地的武装起义示意图沙盘和革命根据地创建示意沙盘。在玻璃的四周,有许多圆形的按钮,在观看过程中,观众可用脚按地上按钮,这些按钮对应的标识就会闪亮,这样,观众一下子就可找到对应图标所在地。
起义旧址的雕像(摄影:冯赣勇)
在原起义总指挥部旧址,按照当时在这里工作的老同志的相关回忆,恢复了账房、营业部和西餐厅的原貌。据介绍,西餐厅又称“西江番菜馆”。记者看到,该厅有200多平方米左右,房间内的物品全按照当时的样子摆设:咖啡色的窗帘,7盏大吊灯;7个门通向阳台;10张西餐桌,桌上放有烛台、高脚杯、四个大盘子;留声机高高地搁放在长长的吧台上,其背后是一面大镜子,镜子旁边留出一部分位置放有酒瓶。
纪念新馆油画作品(摄影:冯赣勇)
史料载:1927年7月下旬,起义部队抵达南昌后,贺龙同志以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第一师司令部的名义包租了整个旅社。7月27日,在喜庆厅召开会议,成立以周恩来同志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
起义旧址一角(摄影:冯赣勇)
8月1日凌晨2时,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同志的领导和指挥下,举行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南昌起义,经4个多小时的激战,起义战斗宣告胜利并即时成立了政权机构--革命委员会,整编了军队,发布了宣言和纲领。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八一”,从此便也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的纪念日。
仰望腾王阁(摄影:冯赣勇)
当年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的江西大旅社,建成于1924年。旅社坐南朝北,主体建筑共四层,内有96个房间。旅社外观呈银灰色,风格为中西合壁式,是当时南昌首屈一指的建筑。走进整修后的旧址大楼,里面的房间陈设基本保持了原貌。站在有的房间门口,望着里面的步枪、军装等物品,当年起义的枪声犹在耳畔回响。
记者滕王阁留影(摄影:陈福初)
离开八一纪念馆,驱车来到距此不远的赣江之畔,著名古迹腾王阁就坐落在南昌沿江北路与叠山路口的南边,这里也是赣江与抚河的汇合处。还是学生时代,记者就知道了与唐宋词紧密相关的中国三大名楼的古迹:即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和江西腾王阁。而前两座名楼,记者都曾瞻仰过,只有腾王阁一直令记者神往,今天终于有机会得以一见。
腾王阁宝鼎(摄影:冯赣勇)
滕王阁之所以享有巨大名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唐代诗人王勃的那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阁序》。传说当时王勃探亲路过南昌,正赶上阎都督重修滕王阁后在阁上大宴宾客,王勃当场一气写下这篇令在座宾客赞服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王勃作序后,又有王仲舒作记,王绪作赋,历史上称为“三王文章”。从此,序以阁而闻名,阁以序而著称。
阁内庐山壁画(摄影:冯赣勇)
腾王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当时,唐太宗之弟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兴建了这座楼,而王勃为这座富丽堂皇的楼阁所作的《滕王阁序》更加使它名满天下,而这位大才子写下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名句,如今已作为主阁正门的巨联。每逢暮秋之后,鄱阳湖区有成千上万只候鸟飞临,构成了一幅活生生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图,成为滕王阁的一大胜景。
俯瞰景区一角(摄影:冯赣勇)
1300多年以来,滕王阁在历史上的兴废更迭达29次之多,最后在1926年被北洋军阀邓如琢部纵火烧毁。现在的滕王阁主阁落成于1989年10月8日,新落成的腾王阁,较1300多年前的建筑更嵯峨雄壮,充分表现了“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的气势。
腾王阁水榭(摄影:冯赣勇)
现在的腾王阁主阁共九层,净高57.5米,南北配有回廊连接的两个辅亭,建筑面积13000多平方米。背城临江,濒邻南浦,面对西山,视野开阔,距唐代阁址仅百余米,主体建筑为宋式仿木结构,碧瓦丹柱,雕梁飞檐,斗拱绮户,宫灯高悬,书画满堂,气势颇为雄伟,不失王勃《滕王阁序》中的美妙意境。
雕梁飞檐(摄影:冯赣勇)
腾王阁风景区由滕王阁宾馆、贵宾宴会厅、仿古展演厅、名人字画厅等组成。登楼眺望,南昌赣江的优美景致尽收眼底。低头俯瞰,腾王阁景区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回廊、飞檐的景观和谐地分布为在主阁的两旁。重建后的滕王阁如今已成为南昌,乃至江西省的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
从西岸眺望(摄影:冯赣勇)
从腾王阁出来,记者驱车过了赣江八一大桥来到赣江西岸,这里不仅可以眺望江对面的滕王阁,而且沿赣江西岸还有一条长达16公里的赣江文化长廊。其中美妙绝伦的秋水广场喷泉,是南昌晚上的一大亮点。而沿江的赣江市民公园是江西省目前功能最全、面积最大、内涵最广的景观公园。
文化长廊(摄影:冯赣勇)
人们来到这里,享受的不仅仅是美丽时尚的变化,更可以近距离感受到江西源远流长的赣文化。因为,这里不仅有现代的装扮,更有古色古香的文化韵味。浓郁扑鼻的文化气息,浓缩了南昌城区的历史演变,江西历代的名人雕像,道佛禅宗,市民习俗,林林总总,就好像赣江之水,缓缓流淌,一一展现,构成了江西南昌的一道迷人的风景线。(图文:冯赣勇)
本文地址:http://lianchengexpo.xrbh.cn/quote/9679.html 迅博思语资讯 http://lianchengexpo.xrbh.cn/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