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2
热点时政方向03科技创新
一、【热点话题】
数字化;科技助力文化复兴
从巴黎圣母院修复到数字敦煌:
数字技术助力文物修复
2022年9月,巴黎圣母院维护与重建总负责人让·路易·乔治林将军宣布正式启动教堂尖顶、拱顶和架的重建工作。同时,中国专家也有机会参与巴黎圣母院修复工作。在各方努力下,大教堂有望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修缮完成。其实,数字技术助力文物修复并非个例,在我国,此项技术已运用多年,并成功建立包括“数字敦煌”在内的多个项目,在2022年6月更是开创了数字藏经洞项目。新一代文物守护者正借助数字技术等最新科技,让古建筑“重生”,让壁画彩绘在数字世界中永久保存。
数字技术助力重建
为协调在现场同时实施的各类修复作业,巴黎圣母院重建团队创建了一套高效的建筑信息模型。该模型在教堂重建工程的全周期内,应用三维、实时、动态等模型将教堂各类需求及工料等各方面信息涵盖其中,通过模型和数字化技术手段进行复杂的信息管理。图形艺术与遗产公司(AGP)是法国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和建筑信息模型的先驱,在巴黎圣母院遭遇火灾后不久,AGP即应邀参与拯救大教堂的紧急行动,如使用激光扫描(激光测绘)和摄影测量技术,在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内进行了多轮3D勘测。近年来,3D建模技术在建筑业的应用已经拓展至古建筑修复,特别是让一些存在复杂结构的古建筑的修复、重建成为可能。
高精尖技术助力文明传承
2019年,在巴黎圣母院遭遇火灾后不久,中法双方进行了密切沟通,中国专家积极参与巴黎圣母院的修复工作。同时,中法双方也就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保护开展技术与科学交流及培训项目。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曾表示,两国的技术交流,将极大拓展中法文化遗产合作的深度,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积极示范效应。
素材聚焦3
“数字敦煌”敢为人先
早在20世纪80年代,时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的锦诗通过一次偶然的机会,了解到计算机可以将图像永久保存下来。樊锦诗由此提出了“数字教煌”的初步构想,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图像技术,实现敦煌石窟文物的永久保存和永续利用。2022年6月,教煌研究院和腾讯联合成立“文化遗产数字创意技术联合实验室”,联合打造“数字藏经洞”,以数字李生技术为手段,原始比例还原敦煌藏经洞,同时让已流失海外或进入博物馆的文献在洞窟中“重现”。
【素材入文示例】
《巴黎圣母院》的前言中有这样一段话:“不论建筑艺术的前景如何,也不论我们年轻建筑家们有朝一日怎样解决建筑艺术问题,还是让我们在期待新的宏伟建筑出现之前,先好好保护现存的古迹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普及,各种形式的数字艺术正在蓬勃发展,数字画笔在不同文明的画板上绘制出新的色彩。历史建筑和珍贵文物不可再生,但修复和重建能够将其所代表的精神内涵和文明记忆传承下去。文明不老,因有传承,而科技让传承焕发盎然生机。
二、【热点话题】
工业明珠;船舶工业;大国重器
首艘国产大邮轮顺利出坞,
造船业再摘工业明珠
有24层楼高,可载客5246人!2023年6月6日,首艘国产大邮轮“爱达·魔都”号顺利出坞,标志着该邮轮整船主体建造工作基本完成,距摘取造船业“皇冠上最后一颗明珠”、填补国产大型邮轮空白、实现在大型邮轮建造领域零的突破这一历史性时刻仅一步之遥。众所周知,航空母舰、大型邮轮、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被誉为世界造船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它们代表着当今全球船舶工业的“至尊水亚”,也象征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此次“爱达·魔都”号的顺利出坞将为我国的造船业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让中国成为继德国、法国、意大利、芬兰后,全球第五个有能力建造大型邮轮的国家。
航行于汪洋之上的现代化城市
“爱达·魔都”号总吨位为13.55万吨,总长323.6米,型宽37.2米,最大吃水8.55米,其主要采用吊舱式电力推进系统,最大航速可达22.6节。最多可容纳乘客5246人,拥有客房2125间。“爱达·魔都”号在超过4万平方米(将近6个标准足球场)高达16层的庞大甲板上层建造有生活娱乐公共区域,设有大型演艺中心、大型餐厅、特色餐馆、各色酒吧、咖啡馆、艺术走廊、SPA(按摩)、水上乐园等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设施。除了形形色色的娱乐设施“爱达·魔都”号还有海上最大的免税店、开心麻以外,花话剧、海上探索营,全船5G信号覆盖……其豪华程度超过五星级酒店,被誉为移动的“海上现代化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