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公司  快速  上海  中国  未来    企业  政策  教师  系统 

陈红,等 | “00后”大学生群体画像:基于网络流行语的研究

   日期:2024-10-31     作者:caijiyuan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keant.xrbh.cn/news/10271.html
核心提示:点击蓝字关注我们文章来源:《高校辅导员学刊》2023年第2期“00后”大学生群体画像:基于网络流行语的研究作 者:陈 红,魏舒宁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文章来源:《高校辅导员学刊》2023年第2期

陈红,等 | “00后”大学生群体画像:基于网络流行语的研究


“00后”大学生群体画像:基于网络流行语的研究


作 者:陈 红,魏舒宁,杨学梅(宁波工程学院 人文与艺术学院)

摘 要:收集整理近十年来网络流行语,运用统计方法对“00后”大学生群体使用网络流行语现状进行分析,从新闻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视角出发,关注这些流行语的传播内容、隐性表达和动态变化,描画出“00后”大学生群体画像,根据其新特点新需求提出意见建议。

关键词:“00后”大学生;网络流行语;群体画像

近年来,国家对网络空间建设和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视不断加强,两者出现了融合的趋势,教育部提出让网络空间成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学习阵地。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22年2月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网民规模中,20-29岁的网民占比位列第三,[1]“00后”高校大学生成为了主力军。与此同时,网络流行语因其便捷性、通俗性等特点,在大学生群体中被广泛运用和传播,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交流媒介不仅折射出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心理需求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0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意识。

本文对近十年来的网络流行语进行搜集整理,从新闻学、网络传播学双重视角出发,对其传播内容、隐性表达、动态变化进行分析,“描画”出“00后”大学生群体画像,根据“0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新特点新需求及其思想观念形成的时代性、主体性等提出思考建议。



一、“00 后”大学生网络流行语使用现状

(一)中国近十年来网络流行语的搜集整理

本文网络流行语的搜集来源于官方和民间两个渠道。官方渠道主要是 《咬文嚼字》 杂志每年度发布的“十大流行语”,因其连续性最强、影响力最大,具有权威性。同时,也有一些网络流行语因表述粗鄙、结构不合理等原因,不适宜在官方平台传播,但在微博、豆瓣等民间渠道广为流行,本文也将其作为研究对象,从来源、内容、传播渠道三个层面,将网络流行语分为政治表达、社会文化、重大舆情和个人表达四大类型。

政治表达类网络流行语多来源于政府工作报告、国家领导人讲话等官方用语,经官方媒体向社会大众传播,表现为国家层面的政治精神导向;社会文化类网络流行语多由社会群体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创造,通过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介进行传播,是社会文化在长期积累下的具象化表达;重大舆情类网络流行语则诞生于讨论持续性强、互动程度高的社会舆情事件,通常由主流媒体或 KOL(关键意见领袖)进行传播,表现为社会群体对于社会事件的公开关注、参与和讨论;个人表达类网络流行语来源于网络空间各个领域,既有个体对于内在思想态度、价值观念等的自我表达,也有用于社会交往、不具深刻内涵的语气辅助表达。

(二)“00后”大学生广泛使用的网络流行语

在所搜集到的网络流行语中,也存在一些流行语并不在“00后”大学生群体的使用范围之内,如“供给侧”等。根据2022年《第一财经》YiMagazine“00后大调查”的数据显示,微信(88.18%)、哔哩哔哩(65.99%)、微博(57.35%)、QQ(41.88%)、小红书(40.25%)是“00后”最常用的 5 个社交媒体平台,[2]因此,本文在这些社交平台中进行网络田野调查,观察、记录、整理“00后”大学生在其中发帖、评论、回复等交流互动中使用的网络流行语,将之与先前搜集到的网络流行语进行比对分析、归纳提炼,摒除不被“00后”大学生广泛接纳使用的流行语后,再次进行分类整理,得出近十年 (2012—2021)“00后”大学生广泛使用的网络流行语(见表1)。



二、基于网络流行语给“00后”大学生画像

(一) 基于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内容给“00后”大学生画像

作为互联网原住民,“00后”大学生群体是网络流行语创造、使用、传播的主力军。在创造网络流行语的过程中,“00后”大学生群体向外界输出自己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在使用与传播网络流行语的过程中,他们又从中得到情绪宣泄、满足心理需要、获得情感认同。

本文对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内容进行简要分析,从数量上初步判断,各年网络流行语主要使用领域为社会文化和个人表达。以上表中2021 年网络流行语为例,借助百度指数平台,获取各网络流行语的“搜索指数整体日均值”作为指标,衡量其搜索热度的差异,得到词云图如下:

如图所示,“躺平”“普信男”等社会文化类流行语以及“emo”“破防”“YYDS”等个人表达类流行语在公众中搜索及使用的热度较高,而政治表达和重大舆情类的流行语热度相对较小。比对数据,其他年份的情况也均类似。可见,“00后”大学生对于个人表达、社会表达类的流行语关注度较高、使用较频繁,而对政治表达、重大舆情类的流行语的关注度不高、兴趣一般。探析其原因有二:

一是个人主体意识增强。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物质需求渐趋满足。相比长久凝视外部社会环境,“00后”大学生群体开始更倾向于聚焦内部自我世界,表现出强烈的主体意识。他们不只是停留在对自身属性、状态的认知上,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区别于外界客观事物的地位、使命,主观能动地对外界事物加以吸收利用来填充内部的自我世界,既基于自我,又超越自我。他们运用个人表达类网络流行语来进行自我观念的输出,通过社会文化类网络流行语来充实自我,因此,对于这两类的关注度显著高于其他。

二是技术平台发展繁荣。2012年正值网络社交媒体发展的起步阶段,以微博为例,虚拟空间中的表达平台与发声渠道给人们极大的新鲜感与好奇感,也使得人们对于平常很少接触到的政治与舆情事件的敏感度更高,更热衷于在此履行公民的监督权,积极表达对时事政治态度看法,借助重大舆情表达生活中的积郁情绪。时至如今,随着技术的繁荣发展,各类社交媒体不断涌现,日趋泛化,对于成长在这一阶段的“00后”大学生群体而言,当他们具备独立自主的使用与表达能力时,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一部分,在这种网络环境的浸润下,他们对政治与舆情的关注自然也就不高,而是转向与个人生活更相关的个人表达与社会文化领域。

(二) 基于网络流行语的隐性表达给“00后”大学生群体画像

1. 思想多元开放,善于自我表达。身为“千禧一代”,“00后”大学生群体十分乐于接纳不同思想的碰撞。一方面,他们自信自强,展现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认同感,如“中国梦”展现了国家与民族的精神力量,“最美”传达了对传统美德中真善美的肯定。

另一方面,在“00 后”大学生群体中,以粉丝文化、二次元文化等为代表的亚文化蓬勃发展,他们积极主动地将亚文化的表达方式融入到主流文化中,运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进行自我呈现,实现自我表达。如起源于饭圈的“比心”“打 call”,最初表示明星与粉丝之间的互动,后来被广泛用来表达友好乐观的态度;如缩写“QAQ”表示可怜、示弱,“奥利给”表达自我鼓励。

2. 反叛精神鲜明,寻求自我和解。“00 后”

大学生群体正处于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在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他们的反叛精神尤为鲜明。主流话语对公正、平等价值观的宣扬,提高了“00 后”大学生对社会公平的期待。[3]因此当他们感到社会公平缺失,会产生更强烈的落差与反叛感。“你们城里人真会玩”意在讽刺某些普通人无法理解的事情;“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暗示无法解释或不便过问。这种戏谑的表达方式打破了僵化的规则约束,以随意而富有弹性的语言表达嘲讽。同时,资产代际积累形成的社会鸿沟,让原本寄希望通过自身努力实现阶级提升的“小镇做题家们”愈发感到难以逾越的无力感。[4]他们退而选择以自我矮化的自嘲方式建立心理防御机制,譬如“躺平”表示不挣扎、不反抗的方式,“佛系”代表都可以、无所谓的态度,以有悖于主流期望的状态来维护自尊,抵抗外部责任与其他社会角色对于自身的束缚。

面对现实压力的焦虑感、社会公平的缺失感、阶级跨越的无力感,以独特的“00后”方式所表达的抵抗与反叛,是一种迫于无奈的自我抚慰,但也使他们短暂地获得轻松、释放的快感,也以自我宽慰、自我和解的形式实现了情绪的消解和心灵的疗愈。

3. 认知发展深刻,聚焦自我实现。“00后”大学生对于金钱地位等“身外之物”的认知都表现出了难得的坦率与豁达。他们并不“视金钱如粪土,看富贵如浮云”,理性坦然地正视物质基础的重要性,毫不避讳地承认他人羞于表露的野心、欲望。但除此之外,他们也坚定纯粹地追求精神层面的升华,将积累物质基础的最终目标定为自我实现,假若物质与精神相矛盾,他们会毫不妥协地选择后者。

譬如“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要靠才华”蕴含了对于才识智慧的赞美与崇尚,“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隐含了对于保持精神纯真的追求,都彰显了“00后”大学生群体的后物质主义倾向,他们将主体意识的优先级摆在了物质之前,明白物质只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手段,[4]在此基础上,他们更聚焦于探寻自身的存在意义,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三) 基于网络流行语的动态变化给“00后”大学生群体画像

1. 传播来源:社交媒体成为助生剂。据相关研究分析,传统的网络流行语来源主要为三种:一是新闻事件;二是影视剧、新闻报道等大众媒体用语;三是官方用语和主流社会用语。[4]但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网络流行语的来源逐渐多元化,从以官方为主转向了官方与民间并驱。社交媒体的发展助生了网络流行语,给网络流行语的来源提供了衍生的环境,而“00后”大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是社交媒体的主要使用者,成为了网络流行语来源的间接推动力。

在民间渠道,除传统的影视、小说等以物为衍生体的文艺作品外,网络流行语的来源扩展到了以人为主体的象征符号。比如“洪荒之力”最早出自国产电视剧《花千骨》,但真正开始流行于2016年游泳女将傅园慧在奥运会上接受媒体采访时的发言,而“官宣”一词则来自2018年明星赵丽颖与冯绍峰在微博上发布“官宣”公布二人结婚喜讯,随后因其强大的粉丝群体的使用与传播成为了网络流行语,作为“粉圈文化”和“追星一族”重要成员的“00后”大学生就成为了其流行的推动者。在官方渠道,网络流行语除了来源于国家重要会议、领导人讲话外,近年来还出现了民众自发的国家情感指向用语,主要来源于群众对某一具体指向事物的集体情感,比如“阿中”是“饭圈女孩”对中国的爱称,表达了年轻群体深深的爱国之情。

2. 情感态度:“负能量”转向“正能量”。在网络流行语产生的最初阶段,基本上呈现出一种毫无逻辑的情感宣泄状态,没有明确和具体的交际功能。[5]网络空间开放、虚拟、隐蔽的特征带来群众表达的平权化,植根于网络空间土壤的网络流行语便成为了群众宣泄不满情绪的介质,因此早期的网络流行语呈现了比较负面的倾向,如2012年的“你幸福吗”“感觉不会再爱了”表现了对生活的失望,2013年的“土豪”表达了对经济权势的不满。

但通过观察近几年的网络流行语,我们发现网络流行语中带有明显负面含义的词变少了,表达方式与情感态度变得隐晦,带有明显积极意义的正面内容也开始涌现。如用“锦鲤”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祈望自己顺利;用“C位”表达主动承担责任、努力进取的拼搏精神。[6]一方面,这得益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网络空间的治理成效;另一方面也是网络流行语使用群体泛化带来的影响,更多高知识水平的群体成为网络流行语创造者和使用者,“00后”大学生便是其一。

3. 传播实践:网络空间转向社会现实。作为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派生物,网络流行语是“00后”大学生群体在进行网络社交时,依自身需要而约定俗成、广泛使用的一种语言符号。[6]通过对近十年流行语的探析可以发现:个人表达类的网络流行语明显增多。这也意味着网络流行语不再拘泥于网络表达,转入了实际的现实空间人际交往中。

网络社交扩大了“00 后”大学生群体的社交圈,以不同兴趣为核心组成的多元社群涌现,[6]这既给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使得网络流行语得以广泛运用于现实生活。如“老铁”“塑料姐妹情”“沙雕”等因其通俗性、便捷性活跃在“00后”大学生群体日常用语的选择范围内,成为大学生群体在现实人际交往中的表达用语,用以表达群体成员之间的关系性质,浓缩了使用群体对于交往对象的情感态度。



三、思考建议

“00后”大学生个性特点的形成,必然与其所处的时代环境、学习生活实践、自身精神世界等深刻关联。从网络流行语角度为在互联网时代成长的“00 后”大学生画像,是一个对“00后”大学生全新的认知过程,可以使家庭、高校、社会更好地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与规律,凝聚社会和高校的教育合力,培养社会主义新时代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一) 尊重主体时代特性,加强学生自我教育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00后”大学生成长在巨大的社会变革时期,具有极高的时代特性。他们思想多元开放,对外界信息保持高度包容,也正因此,层出不穷的各种信息对“0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观念的影响也越来越多面。从“00后”大学生自身角度出发,要实现个体的良性发展,自我教育尤为重要。这就要引导“00后”大学生利用网络流行语这面“镜子”,从自我表达中深刻剖析自身的思想言行,在自我剖析中加强自我认识,在准确的自我认识基础上做到自我监督、完善自我评价,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表达,在循环中做到各环节的相互促进,鞭策自身、努力奋进,在向外输出与对内输入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与时代价值的紧密结合,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

(二) 适应思想行为变化,赋予教育人文关怀

“00后”大学生面临的焦虑感、缺失感、无力感,迫使他们对心理安慰与情感认同的需求日趋强烈。而高校作为“00后”大学生成长的重要平台,有责任义务关注学生的思想行为变化,及时精准地给予人文关怀。一方面,高校加强实践教育,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对思想行为各异的“00后”大学生个体进行具体分析,发掘不同大学生个体的独特需求,制定具体、丰富、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将教育从“大水漫灌”转为“精准滴灌”,做到教育的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另一方面,也要求高校调整传统的单向交流模式,借力网络流行语这一资源优势创新理论知识传播形式,加强任课老师和辅导员的联通互动,协同进行与大学生的沟通交流,在双向交流中把握大学生思想行为个性化趋势下的教育发展规律,丰富教育教学内容,创新思政教育方式,做到教育的科学发展,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三) 契合个体发展需求,打造良好社会环境

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一方面,“00后”大学生的自我提升与发展是促进社会高速繁荣发展的不竭动力;另一方面,“00后”大学生群体对于自我实现的高度追求不止取决于个人意愿,也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环境的影响与制约。正因如此,打造公平、活力、包容的社会环境尤为重要。从契合个体实际发展需求的角度出发,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挖掘情感引领力,增强其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社会竞争中,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引导资源的良性流动;在百花齐放的多元文化环境中扎根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以符合“00后”大学生群体期待的形式优化其生存发展空间,打造开放包容、昂扬向上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2.

[2]第一财经杂志YiMagazine.我们和一千多00后交心了66个问题,有了这些发现[EB/OL].https://www.yicai.com/news/101466288.html.

[3]张睿,吴志鹏,黄枫岚“.00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及行为倾向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21(6).

[4]付宇,桂勇.当丰裕一代遭遇资产社会——解读当代青年的社会心态[J].文化纵横,2022(2).

[5]金锐,安晶丹“.介入”主旋律的亚文化——青年网络流行语[J].北京教育(高教),2022(3).

[6]高菲,崔梦圆.中国网络流行语十年变迁的启示[J].新闻爱好者,2022(4).

the end





责编:蒋依丽

校对:叶   倩

编审:陈   勇


本文地址:http://lianchengexpo.xrbh.cn/news/10271.html    迅博思语资讯 http://lianchengexpo.xrbh.cn/ , 查看更多
 
标签: 网络流 流行语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0相关评论

新闻列表
企业新闻
推荐企业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30223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