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公司  快速  上海  中国  未来    企业  政策  教师  系统 

大熊猫起源地争议再起,中国"国宝"竟源自欧洲?

   日期:2024-10-31     作者:caijiyuan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keant.xrbh.cn/news/12516.html
核心提示:  说天说地说新闻,解花解语解趣事   羊城派原创文本/夏杨   近日,法国科学家在《地球生物》杂志发表文章称,在匈牙利发

  说天说地说新闻,解花解语解趣事

大熊猫起源地争议再起,中国"国宝"竟源自欧洲?

  羊城派原创文本/夏杨

  近日,法国科学家在《地球生物》杂志发表文章称,在匈牙利发现了1000万年前的大熊猫牙齿化石,由此认为:大熊猫起源于欧洲。

  这一说法让很多中国人大跌眼镜!什么?中国“国宝”是欧洲来的?不可能!不相信!中国不是也发现了800万年前的大熊猫牙齿化石嘛,只是没他们早,或许我们有更早的证据还没发现呢?(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发现”大熊猫

  “国宝”大熊猫在动物界大名鼎鼎。不仅在中国,在全世界都是,它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标志。它所到之处,男女老幼皆想一睹其风采。

  你知道吗?身为“活化石”的它,以如今这个形象进入现代人视野,这个时间并不长;“大熊猫”一词的出现,时间也不长。

  故事从近代说起。鸦片战争后中国大门洞开,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内地。有一位叫阿尔芒·戴维的法国人在四川宝兴传教。这里山峦重叠,生物资源丰富。

  戴维本身是一位博物学家,这里正有一个巨大的机遇在等着他。1869年春天,戴维外出路过一户农家,发现墙上挂着一张黑白相间的动物皮。他从未见过这种奇怪的动物。

  他打听到,当地人叫这种动物为“花熊”、“白熊”、“竹熊”等。戴维很激动,他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新发现的物种。他雇佣20个当地猎人展开搜捕,希望找到一个样本。十天后猎人送来一个小花熊,可惜已经死了。

  戴维没有放弃,继续雇人寻找,很快又抓到一只。他如获至宝,想把它带回法国。然而熊猫经不起路途颠簸和气候变化,没运到成都就死了。戴维深感遗憾,将标本和骨骼送到法国国家博物馆展出。

  这是大熊猫第一次进入西方人的视野!

  中文名被“误读”

  法国专业人士研究认为,这种像猫又像熊的动物,既不是猫也不是熊,而是与中国西藏发现的小猫熊相似的另一种大的猫熊,便给它定名“大猫熊”。

  但这个名字当时只出现在拉丁文中,中文的现代定名还要在很多年之后才出现。

  说到这里我们得先补充一下:研究发现,虽然外部世界和现代人认为这是第一次发现大熊猫,但其实在中国古书中早已记载有这种动物,不过当时有另外的名字,而且叫法不一。比如《尚书》称之为“貔”,《山海经》称之为“食铁兽”,《毛诗》称之为“百罴”,《峨嵋山志》称之为“貔貅”,《兽经》称之为“貉”,李时珍《本草纲目》称之为“貘”……

  位于西安的西汉南陵薄太后墓葬中,也曾出土2100年前的大熊猫下颌骨。而描述该时期皇家园林情景的司马相如《上林赋》恰好与之印证,文中提及“貘”,即当时对熊猫的称呼。

  当戴维发现大熊猫时,只知道当地人的通俗叫法,并不知其中文学名。在戴维向西方世界介绍大熊猫70年后的1939年,重庆举办了一次动物标本展览,标牌都采用国际书写格式,注明有中文和拉丁文,从左往右书写。但当时中国人的阅读习惯还是从右往左读,所以参观者都把标牌上的“猫熊”读成了“熊猫”。

  中国本土动物“花熊”第一次有了与国际接轨的中文命名,却被误读了。并且在广为流传之后,人们已经习惯了叫它“大熊猫”。曾有台湾媒体刊文为其正名,却终没拗过习惯的力量。

  ——不就是一个通俗的名字嘛,都叫出感情来了,何必还要改呢!

  于是“猫熊”在中国大陆就一直叫“大熊猫”!

  西方偷猎狂潮

  经戴维推介,大熊猫这种长相奇特、性格温顺,又充满神秘感的东方动物令西方人迷狂了。很多动物园、博物馆及研究者都梦寐以求想得到大熊猫。

  好奇心和利益总是最强的驱动力。很长一段时间,西方探险家热衷于潜往中国内地山区猎捕大熊猫。他们的目标是活体大熊猫,但标本也同样收购,然后运回西方。

  这其中就包括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两个儿子。兄弟俩在四川宝兴县一无所获,在进入大凉山后终于开枪猎杀一只大熊猫,制成标本运回了美国。

  之后多年,很多西方国家博物馆里都有了熊猫标本。但却始终未能成功运走一只活体大熊猫。

  这一局面直到1936年才打破。当年35岁的纽约女设计师露丝新婚燕尔,丈夫威廉是个狂热的探险家。结婚两周后威廉就踏上去中国寻找大熊猫之路,结果走到上海就病死了。露丝决定沿着丈夫的足迹走来,经成都到了汶川,在深山老林里布设陷阱猎捕大熊猫。在一个美籍华人的帮助下,当年11月她们从树洞里抓到了一只毛茸茸的幼年大熊猫,露丝欣喜若狂。

  露丝将这只大熊猫装在柳条框里,在上海海关登记表上留下了“随身携带哈巴狗一只”的信息后混出海关,登上了去美国的轮船。

  世界史上第一只大熊猫即将登陆美国,这在西方引起极大轰动。当时正值圣诞节,美国人在旧金山码头上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此后,这只大熊猫被四处展出,所到之处无不轰动。

  此后五六年,美国和英国各从中国盗走大熊猫9只。战火纷飞的近代中国,大熊猫被西方人如此惦念着,这是中国人民的另一种伤痛!

  宝宝好“纠结”

  “活化石”大熊猫身上谜团很多,也有矛盾之处。比如,明明是“食肉目”动物却天天吃竹子;若说它钟情吃素,却没长草食动物复杂的胃和巨大的盲肠,肠胃中也没有能将纤维素发酵成营养物质的共生细菌和纤毛虫。

  进化成这样,造物主真“纠结”!能生存绵延到今天也真不容易!

  目前大熊猫唯一栖息地是中国长江上游的高山深谷地带。这个范围横跨四川、山西、甘肃三省45个县。野生种群数量约1600只,八成以上分布在四川境内。

  野生大熊猫食谱上有50多种植物,竹子在种类上仅占一半,数量上却占到了99%。

  作为食肉动物,它的消化道和其它食肉动物一样短。这意味着它吃进去的竹子必须尽快排出,以腾出地方吃更多食物,这样才能在粗放吸收的情况下摄取足够营养。

  再加上竹子本身难消化,营养成分低,为“填饱肚子”,它只能整天吃吃吃,一天有一半时间都在吃。同时为降低消耗,整天又要睡睡睡,另一半时间几乎都在睡!

  当然,毕竟在“食肉目”,它本性中还有想吃肉的一面。竹鼠就是它的美食之一。别看大熊猫行动迟缓,抓竹鼠却有一套。它凭气味找到鼠洞,大力向里吹气,同时用前爪拍打地面,竹鼠受惊夺路而逃时,它扑上去一口致命。如果竹鼠不为所动,它会刨土抄家直到将之抓住。

  当然,抓竹鼠只是偶尔为之,在它看来费那么大劲很不划算,想填饱肚子还得靠随处取用的竹子。

  真难想象,凭借如此纠结的生理特征,大熊猫竟成了“活化石”。古生物资料显示,800万年前的中新世晚期,就有熊猫生活在云南禄丰和元谋地区。那是从剑齿象的时代一直生存至今!

  当然,也或许正是大熊猫在进化过程中不断地自我调整,才得以存活下来;也正因为在不断调整,今天它的生理特征才如此奇葩!

  超萌超可爱

  大熊猫的名气,恐怕不能简单用“物以稀为贵”来解释。毕竟,世界上比它稀有的动物多的是,哪个有它的明星待遇?应该说,关键在于它自身魅力十足!

  大熊猫的魅力,一在颜值。

  胖嘟嘟的身体,圆圆的脸,绵密松软的皮毛,黑白分明的配色,这哪一点不是萌宠的资质!尤其是黑白分布绝非随机,黑眼圈、黑耳朵、黑腿脚,其他部位又界限分明一律白色,这精准的配色,真让人叫绝!

  二在气质。

  大熊猫走路内八字迈步,摇摇晃晃,憨态可掬。它的性情一贯低调温顺,除了发情期和哺育期富有攻击性外,一般都垂目沉默,只顾着吃和睡,极少去招惹别人。

  有时候它们在觅食的路上碰到同类或其他动物,还会主动让路,甚至爬到树上避让。如此生性“温良”,实在难得!

  它们睡姿更是呆萌,平躺、侧卧、俯卧、伸展,或蜷成一团,随便一个姿势都可悍然睡去。有时吃着吃着就睡了。睡觉的时候,还经常用肥胖的“熊掌”遮住眼睛……

  其三,大熊猫还有调皮贪玩的一面。

  野生大熊猫有时候会下到山谷,进入村寨人类居所,把桶盆等圆形器皿当玩具,玩耍后弃置山野。有时还会闯进羊圈猪圈,和它们同吃同住!

  起源之谜待解

  在了解这个神奇生命之后,我们再回到引发争议的话题:大熊猫起源地之谜究竟何解?

  回望大熊猫起源的古生物研究,学界认识可谓一波三折。1942年,匈牙利发现一颗熊猫牙齿化石,这种古代生物生活在距今700万年前。当时学界认为,中国熊猫应为这种古代熊猫的后裔,于是有了“华籍欧裔种”的说法。很长一段时间,尽管中国学者不认同,但也没有证据辩驳。

  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国云南禄丰盆地和元谋盆地在800万年前的地层里发现了古代熊猫化石,这一发现有力回击了西方学者的说法,证明大熊猫就是地地道道的中国物种。

  于是,关于大熊猫起源问题,好长一段时间内再无争议。

  然后在今年10月27日,国际著名杂志《新科学家》网站发出报道,称加拿大古人类学家在匈牙利又发现一组1000万年前的古生物牙齿化石,经法国科学家鉴定为古代大熊猫牙齿。法国学者的论断,就发表在《地球生物》杂志上。

  《新科学家》报道中还提到,2012年科学家在西班牙还发现了1160万年前的古代大熊猫牙齿化石。这又给大熊猫祖先起源于欧洲,后来迁移到亚洲的说法提供了佐证。

  西方学者还从气候变化角度证明了大熊猫祖先从欧洲迁到亚洲的可能性。他们认为500万年前欧洲气候潮湿温暖,匈牙利曾有茂密的亚热带森林。但此后气候变化森林消失,留在欧洲的大熊猫祖先灭绝,迁到亚洲的得以生存绵延。

  当然,学术认知会有变化,或许明天又出新证据,结论就会改变。我们也可以假设,远古时代亚洲、欧洲或更多地方都有熊猫近亲存在,但后来其他地方的都灭绝了,只有中国的绵延至今。不过,我们的假说也欠缺证据。

  起源地之争尚无定论,但如无论如何都不会改变大熊猫是中国“特产”的现实。这是荣耀,更是责任。日益强大的中国要保护好这个国宝级的“活化石”,保护好这个令外国人艳羡的可爱精灵,让它永远和人类和谐共处于这个美丽的星球上!

本文地址:http://lianchengexpo.xrbh.cn/news/12516.html    迅博思语资讯 http://lianchengexpo.xrbh.cn/ , 查看更多
 
标签: 起源地 大熊猫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0相关评论

新闻列表
企业新闻
推荐企业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30223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