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公司  快速  上海  中国  未来    企业  政策  教师  系统 

十大关键词复盘保险业2023年:挑战未止,曙光初现

   日期:2024-11-09     作者:caijiyuan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keant.xrbh.cn/news/13967.html
核心提示:  挑战未止,曙光初现。  2023年,对保险业而言是机遇满满的一年,也是挑战重重的一年。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发挥保险

  挑战未止,曙光初现。

十大关键词复盘保险业2023年:挑战未止,曙光初现

  2023年,对保险业而言是机遇满满的一年,也是挑战重重的一年。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发挥保险业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行业将在这一定位下坚定方向,以高质量发展服务实体经济与社会民生。

  行业发展有喜有忧。喜的是保险业务实现近年难得一见的双位数增长,“保险+服务”新模式探索不断,行业有了更多支点;忧的是仍未走出深度转型期、投资端持续承压、资产负债匹配压力凸显、风险化解任务仍较重。叠加多项强监管新规、新会计准则实施,保险业在压力傍身中前行,长期主义、穿越周期成为高频词汇。

  岁末之际,证券时报记者谨以十大关键词总结保险业的2023年。

  1

  新会计准则

  2023年上市保险公司一季报中,“保险服务收入”这一指标首次亮相,意味着中国版IFRS17(新保险合同准则)开始执行。此外,除了,其他四大A股上市保险公司今年亦首次执行IIFRS9(新金融工具准则)。

  两大新准则的实施,使得上市保险公司财务报表列示与披露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IFRS17,在保险收入部分,要求仅确认与保险服务相关的收入、剔除保费中的投资成分且收入确认周期与保险服务期限相匹配。新准则的实施,目的是让保险公司的财报更简单透明,与其他行业更有一致性和可比性。

  整体来看,新准则实施将使得保险公司特别是寿险公司的营收缩水,同时净利润、净资产波动加大。从实施首年反应看,上市保险公司资产负债表基本保持稳定,利润总体实现正增长,寿险营业收入影响相对较大。

  多位上市保险公司财务负责人表示,新会计准则实施会对公司财务结果的呈现产生影响,但不会动摇公司的经营逻辑。不过两个新准则对保险公司内部管理、财务会计、业绩考核等提出了新要求,有利于保险公司更加稳健经营和高质量发展。

  2

  预定利率3%时代

  2023年,寿险业预定利率步入新周期,十年的“3.5%时代”结束,“3%时代”到来。

  自2023年8月1日起,传统寿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从3.5%降至3%。在靴子落地之前,自今年4月开始,由于有预定利率下调预期,3.5%利率的保险产品迎来一波销售高潮。这使得寿险公司的新单保费收入出现近年难得一见的两位数增长。

  降低预定利率后,短期会让保险产品的销售出现一定减少,但长期看,有利于行业稳健运行,为客户提供更坚实的保障。与此同时,从横向看,预定利率降低到3%后,保险产品也是市场上为数不多有确定性收益的产品,仍具有独特吸引力。

  预定利率下调,是利差损风险抬升趋势下,寿险业降低负债成本的必然要求。今年监管部门多次召集寿险公司座谈调研,并窗口指导,推动降低负债成本、提高负债质量。

  业界预期,我国的长期利率趋势“易下难上”。在低利率环境下,寿险业意识到要尽早重视并做好应对利差损风险准备,需要多措并举。如今的降低预定利率只是举措之一,未来预定利率下调还有空间,这需要优化业务结构,增加非保证收益业务的比重。除此之外,寿险业还要推进降本增效,降低负债整体成本。

  3

  报行合一实施

  今年8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下发《关于规范银行代理渠道保险产品的通知》,明确通过银行代销的保险产品在设计时,要审慎合理确定费用假设;10月中旬下发《关于强化管理促进人身险业务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再次要求各人身险公司落实管控责任,严格执行“报行合一”。10月20日,金融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全面推行‘报行合一’,抓紧启动个人代理渠道、经纪代理渠道的‘报行合一’工作”。

  所谓“报行合一”,是指险企在产品销售时实际使用的手续费用取值范围和使用规则需要与其上报至监管部门的保持一致。简而言之,产品手续费报了多少就要按多少执行,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业界观察人士认为,全面施行“报行合一”,压降费用腾挪空间,不仅会对业务推进带来正面影响,长期来看也将进一步改变市场格局。这也是寿险负债成本优化的重要举措。

  4

  投资收益率下滑

  资本市场剧烈波动带动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持续下滑,成为近年保险行业焦点。2023年前三季度,27.5万亿元保险资金的年化财务收益率为2.92%,年化综合收益率3.28%。其中,年化财务收益率罕见地降至3%以下。

  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经历过多次波动。其中,2010年至2012年连续3年低于5%,2008年更低至1.99%。但更多时候收益率高于5%,2007年甚至达到12%以上。

  保险公司经过多次市场周期历练,被证明在各类投资机构中具有较好的获取绝对收益和长期稳健表现的能力。不过,也有业界人士认为,长期低利率环境下,保险公司需进一步提升收益稳定性和强化资产负债匹配机制。

  为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10月30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 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将经营效益类指标的“净资产收益率” 由“当年度指标”调整为“3年周期指标+当年度指标”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此举有利于引导保险公司长期稳健经营,也有利于更好发挥中长期资金的市场稳定器和经济发展助推器作用。

  5

  发债潮来临

  保险公司年内债权融资规模明显增长。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保险公司合计发行债券超千亿元,同比大幅增长四倍。债券发行时险企主体评级和债券评级大多较好,21家公司中有17家的主体评级和债券评级均为AAA级。

  今年保险公司发行的债券主要为资本补充债券和永续债,其中保险公司发行永续债为今年首次开闸。

  保险公司发债主要源于资本补充需求。2022年,偿二代二期规则开始实施,针对寿险公司核心资本的认定趋严,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尤其是核心偿付能力出现大幅下滑。债权融资由于具有约束少、发行周期短、发行成本低等优势,受到保险公司欢迎。除了资本补充需求,有的保险公司也出于发展需求发行债券。

  有分析师表示,保险公司债权融资需求在未来两年或继续扩张,但大部分公司仍然具有极强的流动性和偿债能力。

  6

  风险处置进展

  保险业的风险处置化解是近年围绕行业的主要话题之一,2023年,明天系、恒大系等保险公司风险处置取得阶段性成果。

  其中,处置方式接近市场化重组的是易安财险。获批受让易安财险100%股权,该公司更名为“深圳比亚迪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并在此后获批增资30亿元,并新增车险业务。业界期待这家新生的车企系保险公司早日走上正轨。

  其他险企方面,天安人寿、华夏人寿、恒大人寿也有处置进展,分别新设中汇人寿、瑞众人寿和海港人寿,承接这3家问题险企的保单负债、有效资产及机构网点。信泰人寿也有化险的增资扩股,新增4家浙江国资企业股东将合计持股51%,而存款保险基金、保险保障基金此前已入股该险企。此外,注册资本百亿的申能财险已获批筹建,或参与天安财险处置。

  业界人士认为,各方合力对这些问题险企采取上述处置,保证了保险服务不中断,最大程度维持市场稳定。

  同样受关注的是,这些处置“耗资”不少。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从处置安邦风险开始,为处置保险公司风险,已动用保险保障基金近千亿元,国有保险公司出资351亿元,地方国资企业出资逾290亿元,中央汇金和存款保险基金合计出资超280亿元。而在行业整体周期下行阶段,为化险新设立的保险公司能否稳定起步、健康运行很关键。同时,还有数家中小险企风险问题待解。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曾就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提到,一是坚持稳妥有序,二是分类精准施策,三是深化标本兼治。未来,对中小险企的化险,如何通过更加市场化方式进行,同时“一司一策”推进,兼顾“稳与准”,考验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等有关各方。

  7

  养老险公司新规

  国内首个针对专业养老保险公司的监管办法正式出台。在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要求下,新规对市场上唯一带有“养老保险”的机构进行规范,并将对业务发展形成深远影响。

  2023年12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印发了《养老保险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要求养老险公司应当走专业化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聚焦养老主业,创新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需求。

  《办法》进一步明确,养老保险公司应当主要经营与养老相关的业务,包括养老年金保险、商业养老金、养老基金管理等,不得受托管理保险资金和开展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业务。

  根据办法,养老险公司除了要剥离资管业务,也要停止短期健康险业务。《办法》对养老基金管理也作出隔离要求。《办法》还明确规定,养老险公司业务范围超出上述规定的,应当自《办法》印发之日起三年内完成业务范围变更。

  8

  保险销售分类分级

  2023年,酝酿已久的保险代理人分级管理制度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

  继今年9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保险销售行为管理办法》并明确产品分类、销售人员分级之后,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亦面向部分保险公司发布了《个人保险代理人销售能力资质等级标准(人身保险方向)(讨论稿)》。

  来自监管部门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人身险市场代理人数量约为521.7万人;来自行业交流的数据则显示,截至2023年7月,人身险公司代理人已降至293万名。

  业内人士表示,系列新政将推动保险公司建立与客户需求相匹配的产品分级和渠道分级制度,引导行业推进基于客户需求的供给侧转型,加速推进渠道高质量转型,率先进行渠道高质量转型的险企更受益。

  9

  保险资管二十年

  从2003年人保资产、国寿资产成立算起,中国保险资产管理行业2023年迎来二十周年。

  20年来,保险资管行业经历了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20年间,我国保险资管公司数量增至34家,管理资产规模增长至25万亿元。在保险资产保值增值和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保障民生建设等方面,保险资管机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23年保险资管迎来几项业务突破,为服务实体经济提供更多抓手。5家保险资管获批试点交易所资产证券化(ABS)及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业务,首批保险资管ABS产品已落地,这有利于保险资管在存量资产时代发挥更大价值。11月底,宣布拟各出资250亿元设立私募证券基金,成为保险资金投资私募证券基金第一例,这将利于发挥长期资金对于资本市场的稳定器作用。

  站在20年的新起点,保险资管也面临新形势、新挑战。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复杂市场环境需要更高投资能力,保险资管需对标对表,不断提升长期投资、稳健投资和价值投资能力,并探索与其他资管机构协同发展,同时坚守合规与风险底线。

  10

  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

  继系统重要性银行后,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评估与识别机制于2023年正式落地。

  2023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正式发布《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评估办法》,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一新规旨在识别出我国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对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进行差异化监管,以降低其发生重大风险的可能性,防范系统性风险。

  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每两年评定一次。纳入评估范围的,一类是合并资产排名前十的保险公司,另一类是曾于上一年度被评为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的机构。初次“参评”的保险公司将包括目前的多数保险集团公司。

  责编:桂衍民

本文地址:http://lianchengexpo.xrbh.cn/news/13967.html    迅博思语资讯 http://lianchengexpo.xrbh.cn/ , 查看更多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0相关评论

新闻列表
企业新闻
推荐企业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30223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