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青年文摘》公布了新鲜出炉的“2020十大热词”,除了上半年广受关注的“后浪”“集美”“逆行者”等热词外,双11中的“双节棍”“尾款人”等网友创造的“新梗”也凭借超高人气强势上榜。
这里收集整理了这10个热词的内涵、来源,并选粹了相关时评,供同学们参考使用。
2020年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双节棍尾款人,后浪集美打工人,云监工逆行者,专业工具网抑云。
NO1.“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严峻的时刻
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逆向而行
不问归期、不惧凶险
不计报酬、无论生死
迎难而上
他们与死神赛跑
他们是侠之大者
他们是——“逆行者”
不只是抗疫的医护人员
还是救火的消防员、
是抗洪的战士、
是救灾的志愿者……是——英雄!
NO2.“这不是监督,这是一种激励”
疫情期间
超1亿网友看直播
“监工”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的建造
见证着攻坚克难的中国速度
这场慢直播还被融入了饭圈文化
网友们纷纷为铲车、挖掘机起名
“叉酱”“蓝忘机”“呕泥酱”
并为它们的神速加油打榜
NO3.“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以热评文化为特色的网易云
音乐因为出现大量消极评论
被网友戏称为“网抑云”
随便点开一首民谣
评论区里总会出现
颓废矫情的“伤痛文学”
有网友提出
这样故意“卖惨”
对真正的抑郁症人群会造成巨大伤害
于是用正能量回怼“丧文化”
“生而为人,我很快活”把网抑云变成“网愈云”
NO4.“工具人受够了被当工具,但还是脱不开身”
职场工具人
是公司中的小透明
处世秘笈就是“收到”“明白”
工具人的本质是人格被物化
失去了自我被当成工具使用
在当代语境下
“工具人”被泛化到各个领域年轻人自称工具人
是以此来消解自己所面临的无奈也表达了想要摆脱这一尴尬处境的愿望
NO5.“黑哥一笑,生死难料。棺材一抬,世间白来”
4月份武汉开城
被疫情打断的生活开始全面恢复
与此同时
《黑人抬棺》的视频火爆全网
视频中
加纳人肩上抬着棺木鼓掌跺脚
用狂野的舞蹈送别逝者
被中国网友称为“专业团队”
加纳人在葬礼上
更喜欢用欢笑来代替眼泪
这跟庄子在妻子葬礼上
“鼓盆而歌”不谋而合
这种生死观
给忌讳谈“死”的国人
带来了强烈的精神冲击
NO6.“集美们,冲鸭”
集美原是厦门市的地名
寓意“集天下之美”
因某平台主播误将“姐妹”读成“集美”
由此成为网络热门称呼
女孩们互称“集美”
还有网友把集美解读为
“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女子”
“亲”“兄dei”“集美”“小姐姐”
网络上已经诞生了一大批新称呼
有的呈现出方言化
更多的则是逐渐“萌”化
NO7.“长江后浪推前浪”
某平台在青年节推出《后浪》宣传片
《后浪》说:
“你们拥有了,
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权利——选择的权利”
引起许多青年不满
有的青年不想被代表
有的青年不想被定义
后浪该如何定义仍然悬而未决或许是在每一位青年的一言一行中
NO8.“光棍节都成双了,我还是单身”
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同庆
于是便有网友戏称:
过完双节还是光棍就叫“双节棍”
脱胎于“光棍节”的“双十一”
今年也变成了“双节棍”(分两波售卖)
双节棍一词再度走红
从光棍到双节棍
单身的表达越来越含蓄
年轻人一边渴望爱情
一边创造新梗自嘲单身
NO9.“加油,尾款人”
“双十一”期间、
某购物平台上
有100个品牌成交额超1亿
尾款人疯狂抢货不是因为有钱
而是认为现在不买以后更贵
拼单凑满减、提前付定金=都是为了省钱
NO.10“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
仿佛在一夜之间
人人都在自称“打工人”
在打工人语录里
一半写着充满干劲的鼓励
一半写满现实生活的无奈
但他们始终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打工人”是一种黑色幽默
是成年人在职场竞争
和生活重担双重压力下的强烈共鸣
尾款人和打工人
几乎是同一批年轻人
尾款人是“买中带泪”而打工人的内核是“苦中作乐”
▼后记在2020这个特殊的庚子年里,我们有渡尽劫波的感觉。
这一年似乎比任何一年都过得漫长,
又过得短暂。
10个热门词汇简单概括了我们
不断遭受挫折却又努力奔向明天的样子。
用那些俏皮的词汇主动纾解和释放内心的压力,
正所谓“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
2020虽然余额不足但我们仍需拼尽全力加油,2020!你好,2021!
媒体评论
名言金句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罗曼·罗兰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玛格丽特·杜拉斯人必须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鲁迅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可能就是一座山。——作家 方方那些受过的伤,将会成为我们身上最强壮的地方。当灵魂失去庙宇,雨水就会滴在心上。——里尔克我们最好的时光,就是现在。此后,只要岁岁平安,即使生生不见。——《十年一品温如言》欢迎来到现实世界,它糟糕得要命,但你会爱上它的。——《老友记》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泰戈尔
文章来源 | 微信公众号“高考政治”,更多历史文章可关注作者公众号查看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