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公司  快速  上海  中国  未来    企业  政策  教师  系统 

浅谈诗词的当代性

   日期:2024-11-10     作者:caijiyuan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keant.xrbh.cn/news/14051.html
核心提示:编者按:“当代性”是当代诗词的一个重要特征。“当代诗词”不仅仅是指写于当代的诗词,而应该是具有“当代特征”的诗词,明确与

编者按“当代性”是当代诗词的一个重要特征。“当代诗词”不仅仅是指写于当代的诗词,而应该是具有“当代特征”的诗词,明确与突出当代诗词的“当代性”,探讨什么样的诗词才是“当代诗词”,可以使探讨的问题更集中、更深入。这样回归“诗词本身”的探讨对于当今的诗词创作与研究无疑是十分必要的。本期“主题视点”特邀相关学者、专家围绕“诗词的当代性”主题进行讨论。

浅谈诗词的当代性

浅谈诗词的当代性

陈 卫(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当代中华诗词热,持续时间并不短,目前看来,还在持续发热。这不仅跟诗词短小、简洁、优美有关,而且它的功能多样,可以用来日常记事、唱和交友,也可以表达所见所感,某些场合的书写、表演,给生活与文化增添些许风雅。近年来,除了网络诗词蓬勃发展,不少地区的诗词社团写作活跃,组织相关活动、出版刊物,让中华诗词与现代自由诗成为中国当代诗歌景观。不过,相对自由体诗歌而言,当代诗词的影响力还不够大。在我看来,并非诗词格式或韵律平仄的问题,格式入门并不难,难的是在有限的字数中,表达丰富多样的当代生活内涵。

目前大学通用的文学史教材,当代文学从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算起。现代文学从 1917 年到 1949 年。在此所说的当代意识,并非对等1949 年,而是相对现代意识而言当代意识。现代意识,就传统观念而言,指从五四文化运动发生以来传播的新的观念。具体表现为个性解放、科学与民主,反对传统推崇的等级制度、泯灭个人的专制主义和反科学的愚昧行为。当今我们认为的当代意识,指的是在当代科技发展中,当代人的生活和思想相应产生的多样变化。当代也强调个性,但不仅仅是个人的个性自由、自主,而且还强调他人对个性的尊重。当代也讲科学,但科学技术不是工业时代的科技,好比百年前,郭沫若和茅盾笔下热烈歌颂的城市烟囱。在当前,烟囱是城市的污染源。当代的科技,是绿色科技,航天技术、无人驾驶、AI,是互联网,是元宇宙……,它们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连接,给我们带来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之后的城市化和高科技社会,同时它们也在改变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距离。因此,当代人文的内容,是在现代性基础上的再进一步发展。比如百年前提倡婚姻自主,到了当代,结婚自由,离婚自由,不结婚也应该自由,成为时代的呼声。女性解放并非停留在家庭中解放的阶段,女性和男性平等,已成现实。超越性别的存在,也非奢想。而且,当代社会中,随着信息的透明和经济的高速发展,还会产生与前个时代不同的更多、更广泛、更复杂的问题,如霸权争夺,政治阴云,某些行业的不稳定带来经济的危机,导致金融、教育、健康、农村、制造业、商业等各方面需要协调发展,还有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等等,这些,是不是可以入诗进词,由此引发读者深思?

从文学层面论,当代诗词在当代的文学世界中,并非单一的存在。小说、戏剧、电影、诗歌,已形成相当的规模,当代诗词,若是一味传承,未来的发展极其有限,因为缺少变化和新鲜感受,因为没有对前人的超越,很容易当成保守的古物,为读者忽视。当代诗词如要与时代同步,必须具备当代意识,即需要同时具有时代性、探索性、包容性、真实性。时代性和探索性,表现为创新,吹进时代新风。从新词语、新手法的使用,到新内容的注入、新思想的表达和新问题的思考。既然创新,就要包容,允许诗词涉及与传统观念所不同的,所不能允许的,比如诗词中增加非文人独有的行业写作、现实写作,甚至可以有科幻题材。即使当代的婚恋观、人生观、信仰习俗与传统不同,在创作中也应当给予适当的空间,只有宽容,才会开辟文学创作的自由天地。而诗词作者,必须做到的,是不做虚假的抒情,不发出大而空的声音,发现问题,且不回避真实的困惑。表达真情实感,是诗歌存在和发展的首要理由,不管任何时代,不管何种体式。

ntenteditable="false" cea="false">

江合友(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诗词的当代性是当前诗人、评论家、学者都共同关心的问题,这涉及能否在历史长河中构建当代诗词的独特价值和意义,从而凸显自身的历史存在感。毋庸置疑的是,旧体诗词是从古代社会历史中自然生长出来的,其内容趣味和形式外壳本身都带有强烈的古典属性。内容趣味的古典属性是表现古代的社会生活,承载古代的思想、情感等生命体验,表达古代的审美趣味,有着鲜明的时代性。形式外壳包括声音和语言,声音形成格律,汉语语音在发展过程中大致分为上古音、中古音和近代音,所以古代诗歌所遵循的声音规则有其历史阶段性。我们创作常用的近体诗遵循中古音系统,通常所说的平水韵就是根据创作实践总结定型的。如果写散曲,遵循的则是近代音,也称北音。形式外壳从语言方面说,旧体诗是以古代书面语为基石的,在语言上遵循书面语表达的规则,所以带有典雅精致、凝练优美的基本特点。虽然在诗歌形式上带有“旧”的特征,但当代人创作旧体诗不能因循守“旧”,躲在“旧”的外壳内自我欣赏,而应当站在时代的潮头,继承旧体诗在内容趣味、形式外壳的优秀遗产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旧体诗艺术表现的空间和能力,要超越模仿的层面,真正进入创造的层次,这样旧体诗的写作才是有意义的。

当代诗词写作如何体现时代性,从根本上说,就是要直面现实生活,真实表达自我,不能把古典的形式外壳当作假面具,扮演古典的人格,以此自我满足。一切诗人个体的生命体验都有当代性,只要你不虚伪,不矫饰,不作假,把内心真实的感触表达出来,你所写的文本就会具有时代性。所以真正的诗人首先是个真诚的人,这样就不会有旧体诗写作是否具有时代性的焦虑,或者毋宁说,旧体诗的时代性的问题是个伪命题,当你为了实现非艺术的目的去写作时,失去了表达的真诚,哪怕表面上有时代性,比如用到了手机、电脑等当代意象,在内在精神气象上也不具备时代性,这种所谓时代性是装腔作势的时代性。反之,以当代的思想情感、认知水平、审美趣味去写任何内容,哪怕是古代题材,比如咏史,作品也会体现出强烈的当代性。自然而然的是,诗词写作不回避当代场景、意象、语辞,与时俱进,敢于在诗词当中书写当代意境,表现当代意识,是每一位诗人都应当努力去做的。在中国诗歌史数千年发展的历程中,“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每一代能领风骚的诗人无不是敢于突破,将当代人的思想、情感、趣味大胆写入诗篇的。从前人成功的经验中不难发现,当代性的凸显是诗词成功必备的条件,生活在当下的诗人作家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当代性固然是诗词写作不可或缺的特征,但价值的确认还需要用作品说话,好诗才能具有传世价值,其所承载的当代性才能得到有效的传递。好诗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独创性”。创新是评价诗词好坏的排他性标准,没有创新的诗词就不可能是好诗词。我们经常读到似曾相识的作品,尽管在格律上没有瑕疵,语言上也很精美,但是毫无新意,这个只能是技术过关型产品,如同卖油翁所说的“无他,但手熟耳”,并没有达到艺术的层次。艺术首先讲究唯一性,反重复性,否则批量生产,就毫无可贵可言了。唯一性,就是不能重复古人,不能重复今人,同样也不能重复自己,做到了这一点,那就是具备独创性的作品,作为好诗的最根本标准达到了。哪怕暂时在格律、语言上尚有瑕疵,这个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补救,最终能够在艺术上登堂入室。如果形成了熟、俗的习惯,还自我满足,恐怕就无可救药了。以强烈的创新意识,真诚书写当代的内容主题,表达当代的思想情感,渗透当代的认知水平,申发鲜明的当代审美趣味,使用活泼的当代语言,用优秀的高水准的作品承载当代意识,回应当下时代的普遍关切,努力写出堪称经典的作品,从而使当代诗词具有入史的价值。我想,如果广大诗词创作者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表现诗词当代性方面自觉地各骋所长,发挥出诗坛的场域合力,爆发巨大的创作能量,那么当代诗词的未来可期,前途也会更加光明。

ntenteditable="false" cea="false">

褚宝增(北京诗词学会会长):伴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们的文学艺术也已开始自信,作为中国文学的主要体裁之一的古典诗词同样产生了极大的自信。近年来,古典诗词的创作队伍不断扩大,创作数量急速上升,创作视野逐渐开阔,创作风格趋于多样。然当代人作古诗,非古代人作古诗,应师其理、不师其例,应师其观、不师其冠,一味遵古、拟古,必致作茧自缚。只有具有现实感当代性的作品才能在历史的长河当中体现出价值。故当代人诗词创作须遵循当代事、当代心、当代语、当代音的四点原则。

当代人写当代事,这是中国文学的传统习惯。汉乐府的“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唐白居易的“ 文章合为时而著”(《与元九书》)与“ 事核而实”(《新乐府序》),这些创作主张在说明“艺术源于生活”,没有当代现实生活作为依托的艺术绝大多数是虚假的、没有生命力的艺术。故在中国文学史中现实主义作品远远多于浪漫主义作品,现实主义作家更远远多于浪漫主义作家,浪漫主义所占比例低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即使诗词内容是评价历史,也是以古鉴今(当代),不会脱离其深层的当代现实性。

不食人间烟火或曰超然世外的人做不了诗人,识古也是为了知今(当代)。有一颗关注当代现实社会的心,复受纷纭世界的刺激,才可能产生诗,当然自身也是当代现实的一部分。更大一点说,要有情系苍生、胸怀家国的当代心;更确一点说,要有寂寞而不失敏感、冷静而不失阔达的当代心。既要随时等待着“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机会,又要随时忍受着“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黄景仁《杂感》)的境况。学会自励、自嘲,才能自释、自生。

诗词的语言当然是最精炼的,精炼并不等于背离大众,古人的很多名句其实都是精炼的当时的大众语言。如:“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贵在相知心”(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其一》)等等,皆是平中见奇的时语。若效仿新铸造的青铜器再埋在猪圈中做锈,便觉同古人一样,又与今(当代)人何干。“会挽雕弓如满月”(苏轼《江城子》),在冷兵器时代可,“雕弓”今不可出现。“指暮天空识归航”(柳永《玉蝴蝶》),凭当今微信,“远信”轻达,此句今(当代)不可出现。“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纳兰性德《南乡子·为亡妇题照》),现在照片、电子影像已完全普及,一般不需画像,此句当代尽量不出现。“贱妾茕茕守空房”(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一》),“妾”字在当代男卑女尊的时代,更不可出现。别以为诗词用当代语就是丢身份。

诗词创作用平水韵还是新声韵(当代韵),辩论太多了,我也已论述多篇,我在此只想说两点。第一,时间是不可逆的,《诗经》用上古当时音,唐人用中古当时音,从周中期到盛唐约1300年,从盛唐到今天约1300年,作诗是为了给活人读的,不是为了给死人读的。第二,当代确实作者懂平水韵的多、读者懂平水韵的少,作诗主要是为给读者,不应是小圈子内“自慰”。强烈建议,当代人创作古诗词用当代语音。

四个部分,既有区别,又有交集,很难绝对分割。写当代事当有当代心,说当代语应符当代音,论当代事当代语最合适。表里全面地向当代趋近,是构造和谐艺术氛围、高水平艺术作品的必然选择。

ntenteditable="false" cea="false">

薄克礼(中国散曲研究会理事、文学博士):真正的诗人要敢于直面人生与社会,用自己的诗词来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态度,这是每一时代诗人的责任与担当。

我国是个诗的国度,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上,诗歌从来不乏对社会的关注,上古时期舜帝的《南风歌》有这样的歌词:“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我们都知道那个时期尚没有诗人的称谓,国家的文明都是由部落联盟首领所引导的,而这首诗中充满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到了周代,专门有人采集民歌谣谚,从孔子所整理的《诗经》中,我们看到了对帝王的歌颂,对爱情的描写,也看到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鞭挞与批评。可见关注社会与民生已经逐渐成为诗歌的本色与传统。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对前人诗歌情态的总结,也是他自己的文学主张,更是有唐一代诗人的共同担当。在唐诗中,有对边关雄奇景色和恶劣环境的描写,体现了诗人戍守边关、建功立业的家国情怀;有对山水田园美景的描绘,体现出一种不流于世俗的人生态度;更有像杜甫、白居易这样的现实主义诗人,从“车辚辚、马萧萧”的《兵车行》中透露出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愤懑,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咏怀》中体会到民生的艰辛,从“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卖炭翁》中体现出平民的疾苦无奈与官市的残暴黑暗,从“是岁江南早,衢州人食人”的《秦中吟》中暴露出当权者奢侈骄横的生活以及给百姓带来的苦难。

这样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而今社会的发展已然到了新的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发展稳步上升,社会政治日趋清明,人民生活幸福安康,中国诗歌的发展也是前所未有的壮阔,新时代的诗词作者层出不穷,他们在各个不同的领域为时代讴歌,在传统的文学期刊和网络平台,佳作比比皆是。当然我们也看到一些诗词作品,躲进自己的小楼,发泄不良的情绪,只关注小我,不关注家国天下,使诗词反映现实社会的功能与传统得不到应有的体现,个人以为,这样的诗词作品尽管符合诗词创作规范,甚或有很高的艺术性,但就其内容而言,因为缺乏人性的光辉与对社会的关注,也是对诗词传统的践踏。当然诗词的传统里面也不是只有讴歌,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总会有不良的现象出现,作为新时代的诗词作者应该洞察时弊,并以传统诗词为武器,积极主动地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在维护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的基础上,努力捍卫诗词的荣誉。

总而言之,当代诗词作者应该有一种社会责任感,写出具有时代担当的优秀作品。

ntenteditable="false" cea="false">

侯立兵(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诗词创作的当代性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常说常新的大题目。近年来,学界、诗界从意象、情感、语汇、作法等多种角度对诗词的当代性问题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今天我想换个角度来谈点认识,把这一问题放在历史性、经典性、当代性的三维视角中来进行观察。

首先,从历史性看诗词的当代性。从我们普遍认知来看,时间是单向流动的,不可逆转。在人类尚无法超越光速之前,所谓“昨日重现”“回到从前”只存在于诗意梦乡和科幻想象之中。这里有两点值得思考。一是,“旧诗”不“旧”。所谓“旧诗”“旧体诗”是一个与新诗相对的概念,而我更愿意称其为传统诗词。因为一旦冠以“ 旧”字,就含有“过时”之意了。这是“五四”之后的一种称谓,对传统诗词显然是有失公允的价值评判。二是,当代性与历史性是辩证统一的。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凡是当代,皆为历史。对于诗词创作也是如此。用诗家语来说,就是“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诗宋词的经典,在“当时”是当代,蓦然回首,即成历史。然而,经典之所以成其为经典,就在于它具有穿越时代的特性。“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些诗句表达的是人类亘古不变的情感,自然能持续走向将来,进而成为“永远的当代”。

其次,从经典性看诗词的当代性。时代呼唤经典,经典诗词不仅需要思想与艺术俱臻上乘,更要有时代色彩。唯有如此,方能实现经典性与当代性的统一。针对当前诗词界的现状,我认为还要着重处理好普及与经典的关系。现在背诵诗词很流行,不仅各种诗词大会都在比背诵,大街上也有网红拉着你背诗,但是写诗的人依然是小众。尽管有人统计全国经常写诗的有 500多万,但是相对于我国人口基数而言比例还是极少的。也有人说:“ 互联网上平均每天产生的诗词作品不下 5 万首,数量堪比一部《全唐诗》,但大都是垃圾。”其实,应该对比来看。互联网上每天产生的诗词作品的文字总量,对比新诗,尤其对比小说而言,肯定少多了。要知道,有的网络小说写手日更都有5000字甚至上万字。据统计,我国每年大约创作7000部到 9000部长篇小说。如果算上数量更多的中短篇小说,文字总量更为惊人。这些小说中每年能出一两部精品就已经相当成功了。同理,诗词创作也要有一定的量,然后才能沙里淘金,实现质的飞跃。一句话,没有普及,难有经典,而没有经典,则无法体现真正的当代性,历史性也无法谈起。

总之,诗词的当代性与历史性、经典性乃是三位一体,互为支撑,互相成全,不可偏废。传统诗词具有独特气质的意境美和形式美,这是值得我们珍视的传统。唐诗宋词的确创造了文学的高峰,然而,今天的诗词创作者也不必担心好的诗词在唐宋已经做完,因为新的时代能够让传统诗词焕发新的生机。“梦舟揽月”“蛟龙探海”是李白、杜甫无法遇见的时代新变,而身处“当代”的我们何其有幸,完全可以让传统诗词的“旧瓶”装上时代的“新酒”。当然,由于语言环境、阅读习惯均已今非昔比,当代诗人必须积极应对挑战,努力实现传统诗词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让诗词为今人抒怀,为时代立言。

ntenteditable="false" cea="false">

丁丽君(山西省诗词学会副会长): 集汉语言文字声情意象韵律之美的古典诗词,以其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和所构建的美学理念,穿越久远时空,成为我们民族的重要基因、文化符号、精神象征,同时,古典诗词也作为重要样本,成为当代诗人创作体裁的选择。如何在传统诗词创作中体现当代特征,这是理论界及众多诗人、读者一直以来关注的热点话题。

一、情感表达的新呈现。我国历代诗歌中,爱国忧民、思乡思亲、离愁别绪、怀才不遇、田园情怀等都是诗人集中表达的主题。当代诗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要与时代同行,体现当代特征,进而创作出具有时代精神向度的诗词作品。一是抒时代之情与民生之情。诗人当从美学的视角入手,遵循诗词含蓄、凝练、写意等特质,对所处时代的重大命题、社会现象予以充分关注,并将其作为创作题材与主题,进行抒写,以此呈现诗词情感表达的当代性。这也是当代诗人以回望历史、扎根现实、关注生命的全新视角,让自己的审美视野伸入时空的链条和现实的坐标之中,挖掘、拓展、延伸诗词题材最重要的方面。二是抒个人之情的大视角。书写个体情感,要努力跳出小我,将个体经验升华为普遍觉悟,在诗词意境的深度和宽度上,不断探寻,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具有人性的深邃和哲学的悟性,更加深沉、高远。

二、写意方式的新突破。写意的思维贯穿了古典诗词的整体创作过程。“写意”这两个字,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中国人的观念里,人对于天地的探索,永无穷尽,人和天地合一,演绎了中国人的智慧和浪漫。写意的思维、写意的文字便契合了天地人合一的神秘莫测的宇宙观。具体到诗词创作中,有无意境,便是诗歌创作的最高审美标准。意境即以景象传情、景象传神,辞之雄奇或婉约,墨之浓烈或淡雅,皆为艺术表象,意隐于象内,象与意相辅相成,互相转化,即所谓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意境的创造完成了诗词写意的本旨。写意方式的突破,不妨从两个方面去探寻。一是新题材的选择。大千世界、岁月流光,为诗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创作题材,自古而今,前赴后继的诗人群体为其歌咏从未停歇。把握新时代脉搏、选取时下鲜活的题材,将其作为立意主旨,是新写意的重要方面,当代诗人也就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创造了极其丰富、深远而又鲜活的意境。二是求异思维的应用。求异思维,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在诗词创作过程中,引用求异思维立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便自是独出心裁,新意斐然了。

三、字词应用的新境界。以格律约束控制下的诗词创作,对字词的组合应用有着天然的极高要求,同时汉字多义与象形的功能能够推动、启发作者的思维与意识完成其创作,调动读者的想象思维,解读一首作品带来的美感。诗词的创新,字词便担起了重要的使命。首先,最直接的便是新词汇的应用。词语纯粹的拟古仿古已经受到诗词界的普遍质疑,新词入诗成为当代诗词创作的一种潮流,广大诗人进行了积极探索。当然新词入诗不是简单的用几个新词,而是要与写意的主旨、情感的表达紧密联系在一起。其次,力求字词组合的张力。所谓张力,是指词与词之间接触关系所形成的牵引力。是在诗的诸种对应对立关系中如大与小、远与近、虚与实、有形与无形、有限与无限、内与外、主观与客观、具体与抽象……之间进行巧妙的搭配,从而在有限的语言空间获得巨大诗意容量,增强诗词语言的独特魅力。

ntenteditable="false" cea="false">

崔 健(内蒙古诗词学会副会长):我理解的当代诗词,泛指20世纪后逐渐繁荣发展起来的并对国家文化建设产生深远影响的诗词,其创作的规模、质量和影响足以构成当代文坛上的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然而“当代诗词”不完全等同于当代创作的诗词,它不仅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传统形式,同时又融入了现代内容的文化元素,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人类社会的进步,物质的现代化,要求当代诗词作者在创作内容、形式和风格上必须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变革、突破和创新,特别是在诗词的情感、意向、语言等方面更要凸显时代特色。因此,我觉得当代诗词用当代语境创作来凸显其当代特征,是一个不可小觑的重要因素。

从精神层面看,我国自古体现汉语言文字美质的诗词,不仅记录了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同时也完成了中华民族的气质修养与精神塑造。近体诗词更具备了格律美、意境美、境界美的特质,而格律美中,除平仄格式等外,尤为重要的是语言的音韵美。几千年来语言和语音发生了很大变化,旧体诗词的“旧”主要是平仄格律的“旧”和诗词体制的“旧”,而语言和语音却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当今信息时代诗词的传播方式也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大众化的微博、微信、短信也要求诗词创作使用现代语境,去体现和融通人的当代面貌和精神世界。诗词创作要表现社会生活,慨叹人生情怀,而当今人们在生活中广泛交流大多在用普通话,因此当代格律诗也理应提倡现代语境创作,而不被已消失或无从考证读音的古仄字、入声字所困扰,这会使当代诗词更接地气,更具声韵美,也易于被读懂、领会和融通诗人的初心初情,更易于被年青一代所接受,从而可以疏导现代人内心情感,使生活中的快乐、忧伤及点点滴滴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反观当今在央视及各大省台热播的诗词大会上,诵读古诗时把那些已消失或无从考证读音的古仄字、入声字一概按现代汉语的普通话读出,严重破坏了古典诗词的音律美,成为中华诗词一大历史障碍。而今人创作诗词时仍在凭对古韵字的机械记忆使用古仄字和入声字,只能看,不能吟,成为当代诗词又一大现实缺憾。

从物质层面看,当今在由最新科技成果、发明创造、材料制作、生产劳动等构成的人类生活的物质世界中,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农耕文明时期诗词里的“ 犁牛”“ 帆橹”“ 歧路”“ 车马”……已经渐次退出历史舞台,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社会进入工业文明、城市文明、信息文明后的“ 铁牛”“ 钢龙”“ 舰艇”“ 飞船”……无疑,当代诗词创作也必须要以现代语境来适应并体现这种物质现代化的变化和需要,让当代诗词在现代文明中凸显其时代特征。

ntenteditable="false" cea="false">

丁 欣(天目湖诗社社长):笔墨当随时代,这是大家的共识。如何在传统诗词创作中,努力体现时代性,我结合自己的创作,粗浅地谈几点体会,就教于各位师友。

在题材上,努力反映当代的社会生活。当代的社会生活内容,有很多是前代所没有的,精心选取并艺术地表现好这部分题材 ,乃是体现诗词时代性的重要途径。

如我的《蝶恋花·嫦娥一号》:“壮别神州云袖舞,磅礴生风、划出飞天路。海样星辰花样雨,蓬山一霎千重去。窃药私奔成往古,此次归来、真做蟾宫主。拟在人间牵挂处,桂华再种千千树。”这首词,把神话故事与科技成果、现实生活容纳在一起,显现了“嫦娥”新神韵。“壮别”“磅礴生风”,努力写今日嫦娥非昔日嫦娥。

再如,《留守猫》:“街角纤纤影,喵喵声何柔。声声呼主人,主人天那头。声声呼饥渴,一餐何处求?主人山东客,江南久淹留。夫妇营蔬果,赁屋在城陬。所营乃蝇利,所业在黔娄。今岁逢大疫,生计若蜉蝣。犹然惠食我,忽忽又经秋。腾挪添些乐,嬉戏不知愁。讵料数日前,关门一去休。临行多抚摸,有语咽在喉。去去千里矣,剩我若浪浮。百匝绕故屋,长夜鸣啾啾。”这首五言诗,以动物的视角,来反映打工者生存的艰辛以及人与动物关系的迁变,当代社会的一个侧影在焉。

在语言上,尽量汲取、融入当代生活语汇,乃至口语。同时,恰当处理好雅正与通俗、端庄与鲜活之关系。诗词的语言越自然、越浅显、越明白,而意蕴越深越丰富,就越臻上品。

具体说来:一是尽量一语双关,增加内涵。如《金砖》:“ 等是泥烧土做身,摆平世道实艰辛。”《白鹭》:“ 烟波一色孤寒处,是我高光出镜时。”二是尽量在句子的搭配上,用足心思,做好铺垫或呼应,使之更有感染力。如《卖菜妇》:“篓碧筐青市一隈,挑蔬拣果布排开。恰如梳理小儿女,多少巴望眼里来。”三是尽量与同一意义层的其他语素,有一个新颖的组合,以豁人耳目。如《石床》:“孤高一榻傍云根,几度躺平明月魂。”《题高天朝日图》:“飙升都是新高度,一点金轮似纸鹞。”四是尽量交代好语境,使之形象、生动,便于读者理解。五是尽量在俚俗通俗的语感中,传达趣味。

在情感上,敢于真实充分地表现自我。诗言志,诗言情。歌颂美的事物,鞭笞丑的现象,乃是诗人的题中之义。诗人作为当代社会人之一,能够在作品中表达好自我的思想情感、精神风貌,那么,一个个诗人汇聚为一个群体,自然就能反映出我们所处时代的总体特征。我写过送奶工、修鞋匠、卖菜妇、快递哥、豆腐西施、肉摊花木兰、贩鱼妇、弹棉花女、拾荒老汉、货车司机,等等,此中,我倾注了很深的心力和情感。如果,这些作品能够传之后世,相信后人能够从中看到这个时代的些许影子。

ntenteditable="false" cea="false">

高海生(号归樵,知名诗人):格律诗词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与文化记忆。然而,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冲击下,格律诗词面临着传承创新的双重挑战。如何在保持其经典韵味的前提下,使之焕发新的生机,成为当代诗家急需思考的问题。下面我试图通过对部分当代诗家的诗词简析,寻求当代语境下格律诗词创作路径。

格律诗词与当代语境的结合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情感共鸣。无论古代当代,诗词都是情感的载体。诗词中所营造的情感、氛围和意象以及它涉及的主题、语言都离不开语境。当代语境下的格律诗词更能生动地表达当代人的情感,更能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二是主题拓展。当代语境为格律诗词提供了更广阔的主题空间。从科技、智能、环保到社会现象,当代元素为当代诗词的语境营造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是当代语境。语境的营造往往通过独特的语汇、语序和语流来实现。诗人若运用富有表现力的当代词汇,在当代意识的诗思下创作,一定能够营造出新的语境,从而丰富格律诗词的表达,为传统格律诗词带来新的审美体验。

而当代语境下格律诗词创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向上:

一是巧妙融合。在保持格律诗词原有韵味的基础上,巧妙融入当代词汇,使之与古典元素和谐共存。如杨逸明的《初春雨夜》:“小楼停泊烟云里,零距离听春雨声。

“零距离”的植入浑融圆通,恰到好处。姚泉名的《斗方山望湖楼作》:“山写规章水遵守,一川宽窄鉴松严。”“规章”“遵守”的无痕植入,写山水之间的开合张弛极富感染力,喻理而不失情韵。李伟亮的《回保定乘 K 字车》:“过眼风光数点青,黄昏广播细聆 听。慢车自有人情味,每在深秋小镇停。”“广播”“慢车”“深秋小镇”的植入让人联想到静谧、古朴、从容、恬淡,余味无穷。刘庆霖的《在白银看黄河》:“黄河领唱江河曲,每个音符长百年。”“领唱”“音符”立体的、发散性的当代诗性思维,创造出一个全新的黄河境界,带领读者在意外中享受诗的快感。其实当代语境就是一种自由活泼的翻新的语言。

二是意境营造。当代语境的创新,为格律诗词创造新的意境,增强诗词的艺术感染力。黑眼睛的《近事二首之二》:“谁人遗手机,谁人死战火。慈母简讯在:何处寄包裹?”我们试着与唐人陈陶的《陇西行四首其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做比较,两首都写战争,只是时代不同,语境各异,词汇各异,但都写出了相联相叠的双重悲剧,都具有十分震慑人心、使人无法排解的悲剧艺术感染力。陈海洋的《看监控时与母亲通话》:“闻香慈母心颜喜,拈起花枝向镜头。”以电影取景的方式营造语境,母亲“拈起”的“花枝”作为特写镜头呈现,立体的有动感的电影画面状溢目前,植入当代语境,而又不失古典美。李子的《浣溪沙·租居小屋》:“高吊一灯名日光,山河普照十平方。伐蚊征鼠斗争忙。”这首词所营造的语境完全与当代城市打工人个人情感、生活经历、文化背景等因素密切相关,且化典无痕。

三是情感表达。当代语境下的格律诗词更能直接地表达当代人的情感,更具时代感。洛溪游子的《某市政府大楼》:“今日飞楼旧日田,停车场亦广无边。寥寥几辆当门摆,一队官人笑吸烟。”只抓取了政府楼前的一个场景,在语序的灵活变化中,营造出一个叫人不得不去深思的语境。一介愚夫的《祖孙乐》:“两岁孙娃头戴盔,挥枪直把老翁追。佯装中弹朝天仰,一日牺牲好几回。”用白描手法抓住祖孙嬉戏的情态细节,生动地再现天伦之乐。

可以说,当代语境下格律诗词的创作,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碰撞的必然结果。通过巧妙植入有机融合,我们不仅能够传承和弘扬传统诗词,还能够为格律诗词注入新的生命力。在未来的创作中,我们应继续探索和实践,使格律诗词在保持经典韵味的同时,更加贴近时代,更加深入人心。

ntenteditable="false" cea="false">

邓建秋(四川省诗词协会副会长、《岷峨诗稿》副主编):一部中国诗歌史,就是一部诗歌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不断成长和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诗歌现代性不断体现和演进的历史。

“诗言志”,这是深植于中国诗歌血脉中的基因,所以追求当代性自然成了诗人的自觉和诗歌创作的传统,后来的汉乐府的“缘事而发”,白居易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等等,皆是这一历史脉动的延伸,体现了诗人对时代的一种关注,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关切,对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责任和使命,反映到诗中,就是我们所理解的“当代性”,这是传统诗词打而不倒,垂而不死,反而还有旺盛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如果诗歌一直停留在哼唷哼唷这类劳动号子阶段,自然不会出现诗经楚辞,更不会出现唐诗宋词。诗歌史上之所以会出现“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五首·其二》)的局面,让人得出诸如“铁崖乐府气淋漓,渊颖歌行格尽奇。耳食纷纷说开宝,几人眼见宋元诗?”(王士祯《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三十二首》)之类的判断,正是因为任何诗人都是活在他所属的当世,文学自觉或不自觉地随着时代的脉搏而动。王国维更一言以蔽之:“ 凡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宋元戏曲考》)由此可知,每个时代的诗歌,其实都存在其所处时代必然面临的时代性问题。

必须指出的是,传统诗词今天面临的时代性问题,与古代面临的时代性问题有很大区别。众所周知,传统诗词的产生、演变都是在农耕社会这一大的环境之中,反映和体现的是农耕文明的时代性,其载体为文言文,而今工业社会甚至信息时代,文言文早已退到历史深处,此时的时代性,自然就比古代情况更复杂,体现或实现的难度也更大。

百年来,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以来,无数诗人词家倾尽心力,大胆尝试,力求适应并反映时代的新变,找到了一条得到大多数人认同并积极实践的路径,就是“ 守正创新”。这里的“正”,指的是诗词自古而来形成并得到不断完善的规范和传统,这是诗词有别于白话诗或其他文体的根本特征,也是其得以存续的特殊载体,“守正”就是对这一优秀遗产的继承,不坚持这一点,则诗词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人们大可去写小说、散文、新诗之类。而“新”指的就是“当代性”,“创新”,就是通过打破桎梏,突破常规,不断推陈出新,这是传统诗词在当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二者看似矛盾,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这就意味着,今天的诗词创作不但要遵守诗词原有的规范,还要能反映诗人所处时代,展示有别于过去的自家面目。当然,“老干体”虽然也紧跟形势,注重美刺,却不是真正体现“当代性”。对于守正与创新,清人沈宗骞说:“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芥舟学画编》)沈德潜说得更加透彻:“诗不学古,谓之野体。然泥古而不能通变,犹学书者但讲临摹,分寸不失,而己之神理不存也。”(《说诗晬语》)

本文地址:http://lianchengexpo.xrbh.cn/news/14051.html    迅博思语资讯 http://lianchengexpo.xrbh.cn/ , 查看更多
 
标签: 诗词 的当 浅谈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0相关评论

新闻列表
企业新闻
推荐企业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30223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