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格隆汇财经热点
作者:寿司英雄
论当代一个“咸鱼青年”的日常是什么?
最常见的莫过于:吃饭、睡觉、开黑。
除了柴米油盐酱醋茶,打游戏也已成为人们消磨碎片化娱乐时间的优选,电竞概念嗅着这股热风,层层渗透,逐步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今年是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第十年,上周六(10月31日),备受期待的S10系列赛开启了终极一战。
虽然SN(苏宁易购电竞俱乐部)最终以1:3输给韩国的DWG战队,未能延续胜利,但这场中韩battle的热度依旧居高不下,频频登上热搜。
从2003年正式成为体育项目到如今,电竞产业已走了17个年头,不得不说风头依旧够劲。
然而,这一火爆的电子竞技并未完全承载了人们的期许与热情,擦亮眼睛,你会发现,“你觉得”的光明一片也许只是“你觉得”,其走向主流的路途并不好走,有荆棘,有泡沫,需降温。
01 千亿市场靠资本撑腰
相比于韩国、美国等海外国家,我国电竞行业起步较晚,事实上,在政策有所侧重之前,主要靠一帮富二代撑腰。
当然,其他富二代自然也无法缺席,赌王之子何猷君、的侄子李麒麟、香港霍家二代霍启刚都在电竞界频现身影。
现实就是,就算电竞再怎么受到年轻一代的追捧,它还是一场“有钱人的游戏,为资本准备的风口。
02 亏损才是生活常态
电竞虽现已不断向主流、向大众化进发,但并没有真正出了圈。
赚得盆满钵满的还是背后的资本,而不是与电竞产业最紧密相关的“电竞俱乐部”。
有些讽刺吧,在粉丝眼中拥有至高无上的殊荣的冠军战队,面对生存境遇实则十分被动,目前80%以上的电竞俱乐部都在亏损,毕竟无论是装备配置还是人才培养,都需要砸重金去支撑。
而这一投入堪比无底黑洞,具备一定的高风险,其中,人是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
众所周知,电竞俱乐部主要通过派选手去参赛而创造商业价值,但专业选手并不好找。
并不是人人都能担得起电竞天才的头衔,也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利用天赋吃得苦中苦,成为电竞赛场上的“人中人”。
电竞并不是网瘾少年的借口,更不是“差生”的出路,其残酷性不比传统竞技项目少。
再加上当明星选手被名利浸染“飘了”后,假赛丑闻(DOTA2俱乐部Newbee被证实参与不正当竞赛并从中获利)、私生活绯闻(EDG下路选手“HOPE ”被曝光出轨)频频发生,也使得加速饭圈化、偶像化的电竞俱乐部深受负面影响。
奖金收入再多,顶级电竞俱乐部的开销也只会更“压力山大”(一年的开支大约为7000万元),更别说那些没有出头的俱乐部了,即便收入来源五花八门(联赛分成、直播签约、商业赞助、衍生品收入等),也难以支撑起一支战队的正常开支。
多少个无名之辈做着名利双收的美梦,试图踏进电竞圈,从此青云直上,但事实证明,这个圈子并不那么容易混。
03 资本赚了流量的钱
这边俱乐部正在为生存绞尽脑汁,艰难度日,而另一边的资本继续热情高涨,纷纷入局。
除了富二代,你能看到更多的品牌资本跃跃欲试。
电竞资本化之势愈演愈烈,那是因为各路人马看到了电竞市场的商业价值。
换句话说,电竞俱乐部可能会解散倒闭,但入局其中的资本尝到的甜头可不少。
毕竟电竞背后的庞大流量为资本带来了可观的获利机会。
尤其是在疫情时期,电竞具备的流量优势更为凸显,它所带来的热度、话题以及潜在消费欲是无法比拟的,不仅可以增强消费者的黏性,也能发掘潜在的消费者,潜移默化,但足够强烈。
带来的良性作用不必多说,无论是从业务效益,还是品牌知名度出发,都会因博得消费者主力军——Z世代的垂青而上升一个台阶。
开头提到的SN站队,其背后的金主大佬——苏宁便蹭着电竞热潮继续为其电商主业发光发热,做足了不少准备。
他们透过明星战队身披的荣光,看中了流量蛋糕,看到了年轻人的消费潜力。
资本一掷千金为头部电竞俱乐部,并不是在做什么“慈善”,更多的还是为了有利可图,甚至可以说是成就了一次千载难逢的推广营销,即通过引入流量而实现与自身业务的有效协同。
比起电竞的成长空间,也许金主爸爸们更在乎的是这波流量风口能不能巧妙地蹭上并加以利用,虽说他们为电竞打开了新的窗口,但并没有真正解决目前电竞行业的痛点,如人才难找、社会认可度渗透不够、生态建设不完善..进而使其依旧找不到有效积极的盈利逻辑,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于是,我们只会看到,一波又一波热腾腾的资本为某个破空而出的黑马战队而来,选择性忽视了八成以上的电竞俱乐部背负着名为活下去的心酸。
04 结语
在人们的想象里,电竞距离传统体育只有几步之遥。
在现实生活里,电竞是成为了日常的一部分,但远远不到主流的程度。
资本入局,行业为之一变。
但俗话说得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产业融合虽带来了良性转变,但仍没有改变主体语境中那些真正从事电竞人员的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