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公司  快速  上海  中国  未来    企业  政策  教师  系统 

频繁看手机、工作生活界限模糊、“社恐”成为热词…… 网络社交的焦虑与困惑

   日期:2024-10-31     作者:caijiyuan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keant.xrbh.cn/news/9775.html
核心提示:全媒体记者康冀楠微信、钉钉、微博等网络社交软件的普及极大改变了现代人的交往方式。从少数人手中的“时髦玩意”变成拥有众多用

全媒体记者  康冀楠

频繁看手机、工作生活界限模糊、“社恐”成为热词…… 网络社交的焦虑与困惑

微信、钉钉、微博等网络社交软件的普及极大改变了现代人的交往方式。从少数人手中的“时髦玩意”变成拥有众多用户的大众平台,它们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能、无处不在。人们可以用手机进行即时聊天、处理工作事宜,还能在网络上交友、选择性地向他人公开自己的生活。

对于越来越多的人而言,社交软件成为一天的开始、一天的陪伴和一天的结束。在被深度“网络化”的生活里,社交软件的使用者在享受科技发展便利的同时,也被焦虑困扰。

社交软件带来焦虑与依赖

“早上睁开眼睛第一件事就是找手机。先看看有没有留言,再刷刷微信朋友圈和微博热门话题,顺手点几个赞。平时每发出去一条状态,我都要花时间关注点赞和评论情况。如果那条状态表达了我的观点,或者是精心编辑过的,我会更在意。”我市一所大学的大三学生张慧雯说,频繁刷新社交软件已经成为她的一种习惯。

对于还未踏入职场的张慧雯来说,社交软件带给她的影响非常大。而对于在职场打拼的人来说,社交软件成为他们一天的开始、一天的陪伴和一天的结束。 

37岁的赵玉涛在禹王台区一家大型企业工作。每天他醒来第一件事,就是躺在床上看抖音。坐公交车上班时也刷微信朋友圈,分秒必争。晚上下班还有一堆微信消息等着他回复。赵玉涛说:“我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拿起手机看看,生怕错过群里的消息。以前半个小时看一次,现在几分钟看一次,连去卫生间都要带手机,感觉自己患上了社交软件依赖症。” 

因社交软件产生的焦虑,表现形式有很多种。“我每次发出去的语音,都忍不住听一遍,甚至要听好几遍。这是不自信的表现吗?”市民曹覃说这是她的一块心病,发现这个问题后,她询问过几个朋友,发现不少人也有重听自己语音的习惯。 

记者查询相关资料后了解到,《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进行过一项社会调查。调查显示,六成多受访者表示自己经常使用网络社交软件,两成多受访者坦言会随时随地刷屏,六成多受访者表示自己对网络社交的依赖程度比较强,近一半受访者认为自己在网上漫无目的“闲逛”属于无效社交。 

其实,社交本身是人的一种社会心理需求,人们通过社交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依附感、归属感。但是,在日益发达的网络中,人们伪装自己、规避风险的可能性更大,因此更可能产生自主、主导的感觉。总体来看,安全感、归属感越低的人会越依赖网络社交。

新的人情负担令人心烦

随着社交软件的功能日益增多,职场人士的烦恼也越来越多。“在很多人看来,微信等社交软件模糊了工作与生活的界限。下班也从之前的脱离工作,变成了‘超长待机’。”31岁的张欣说,她在万达广场附近的一家企业工作,“过去在电脑上登QQ,只是白天工作时间在线;现在用手机登微信,就是24小时在线,晚上或者周末休息时,公司领导也有可能在微信群里布置工作,客户也可能通过微信群提要求。现在,我晚上不敢关机,工作生活分不开,周末也感觉不到放松,压力实在太大了。”张欣说。 

采访中,不少职场人士表示,单位群、部门群的建立本是出于工作需要,不能全天候没完没了。一项调查显示,53.3%的受访者认为微信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有47.3%的受访者认为微信模糊了工作和生活的界限。 

“通过社交媒体发展客户,已经是销售领域的常态了。”刘宇洋今年刚刚跳槽到我市一家农副产品销售企业,入职不到一个月,公司就发布了一则通知,要求员工动员他人关注公司微信公众号,并将成功关注人员的微信账号上报至公司核对,每人最少“发展”20人,上不封顶,各部门的完成情况还要计入销售业绩考核指标。“这是我的生活圈,凭什么公司可以强制考核,有依据吗?”同样感到不解的还有李建豪。这几天,他正忙着“拉人进群”。原来,“双十一”临近,为了完成更多销售额,公司要求销售人员每人建立一个100人规模的微信群。 

社交媒体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人情负担。“我儿子在参加最萌宝贝评选,编号是65,有空给他投个票吧,谢了!”11月2日,市民陈蕊收到了一位老同学发来的微信,后面还附带一个投票链接。“这是我今天接到的第三个‘求投票’微信了,真的有点烦,我不明白这样做有什么意思。”陈蕊无奈地对着屏幕一顿猛戳,之后将投票完成的界面截屏回传给老同学,表示自己“圆满”完成对方所托。 

对于陈蕊的遭遇,开封人一点都不陌生。微信朋友圈里有各种各样的评比投票活动,起初人们觉得既新鲜又好玩,乐意以“举手之劳”投上一票。但时间一长,投票活动多得让人心烦,不少投票行为演变成迫于情面的“被投票”。而且,更让人烦躁的是,有些投票还要先关注微信公众号,甚至要求输入个人信息。对此,大部分人选择忍受。“你给我面子投了票,下次我帮你投回去”成了社交软件产生的人情新负担。 

除了投票,越来越多的品牌在营销时还会使用“朋友圈砍价”的招数,宣称只要朋友够多,不花一分钱,就能轻松把价值几千元的东西搬回家。其实,这类活动是一种新衍生的“病毒式营销”,利用的是“抹不开面子”的人情交际。不少帖子里附带着商品、品牌或公众号的广告链接,只要分享出去,就可以利用身边的人进行二次传播。

“社恐”困扰年轻群体

戴好帽子、塞上耳机、拿着手机,最好再戴着口罩才能放心出门……你是否见过这样的“社恐”青年,又或许,你也是其中的一员? 

“社恐”,是社交恐惧的简称。人际交往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本性与常态。可在科技进步、信息发达的当今,一些人却患上了社交恐惧,他们在社交时会感受到不适、害怕和焦虑。 

当下的年轻人,独生子女居多,楼房打破了过去邻里无间的状态。年幼时他们的社交频率就远不及上一代,成长过程中又恰逢互联网兴起、社交软件普及,他们越来越呈现出“线上狂欢、线下沉默”的状态。这种“逃离”心态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认知加工偏差,即在面对社交人群时会夸大负面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或者对模棱两可的情况作出消极的解释。 

“一人独居,两眼惺忪,三餐外卖,四季淘宝,五谷不分。”这是不少年轻人独居生活的真实写照。其实,化解“社恐”焦虑,首先要走出手机依赖症,提高自身的社交自信、社交勇气和社交本领。社交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常态,回避、抗拒不过是自欺欺人。要多告诉自己可以很好地完成社交活动,进而拥有更积极的情绪。 

减轻对网络社交软件的依赖,还要走入现实,培养稳固、亲密的人际关系。家校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积极引导,帮其树立正确的社交意识和自信心,以平常心待人待己,比如友善对待别人,过于自大和盲目自卑均不可取。 

本文地址:http://lianchengexpo.xrbh.cn/news/9775.html    迅博思语资讯 http://lianchengexpo.xrbh.cn/ , 查看更多
 
标签: 频繁 网络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0相关评论

新闻列表
企业新闻
推荐企业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30223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