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全球多地公布年度热词榜单,与人工智能技术有关的词汇频频上榜。《柯林斯英语词典》直接把“人工智能”的英文缩写AI选为2023“年度单词”;《剑桥词典》选择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词汇“产生幻觉”;韦氏词典则把“真实”定为年度词汇,认为“2023年是真实性遭遇危机的一年”。
热词榜里的“人工智能”映照了当下这一前沿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和发展,但同样也展现了人们对其所带来的影响的担忧。热词榜外,一个日益被关注的现象是:人工智能技术异军突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给人类带来便利,但另一方面也使真假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导致虚假信息更为泛滥,带来个人隐私、数据安全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日前,在互联网上,包括印度总理莫迪、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印尼总统佐科在内的世界政界人士,也成为AI合成视频的对象。这些真假难辨、造成误导的视频遭到广泛批评。在拉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施的网络诈骗正在激增,对防范和打击犯罪形成新的挑战。对AI的担忧,也出现在巴以冲突的最前线。去年11月,以色列国防军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正在加沙地带军事行动中使用AI系统来“快速生成目标”。
AI技术正逐渐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影响,那么人类究竟应该如何与之相处?很多问题,依然没有一个清晰的答案。
一些国家和地区正在作出尝试。近日,欧洲议会、欧盟委员会和27个成员国的谈判代表就欧盟《人工智能法案》达成协议。这将是全球首部人工智能领域的法案,支持对人工智能进行必要监管,但强调相关法规应该只用于规范人工智能的应用,而非技术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