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组织这个称号最初走入人们生活大概是从前些年“超女”、“快男”等选秀活动开始的。当时选秀非常火爆,歌迷们都有自己喜爱的选手,喜欢同一位选手的歌迷组成一个团体,为突出自己群体的特色,粉丝组织还根据所支持的歌手的名字创建了独有的粉丝名称。
粉丝组织已经不是单纯的个人崇拜了,尽管一开始是自发形成的,不过后来就渐渐形成组织管理,并有统一服装、统一口号、统一行动,统一的QQ群,统一的网页……可以说,已经由个人行为完全发展为一种群体行为,并由此衍生为一种“粉丝文化”,被社会大众接受并广泛传播。
以前粉丝的力量是看不见的,我们只能小范围的跟自己的朋友、家人,跟自己熟悉的一小群人联系得上。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因为我们在网络上所有的痕迹都是被留下来的,有点击量、下载量,有评论。
135编辑器
粉丝文化,其实是现今社会的一个必然出口,在这么孤独的社会中,我们非亲非故,仅仅通过一种兴趣连接起来,我们有共同的爱、依恋、喜欢,投射在同一个人物身上,我们籍由对这样的人物的共同喜欢,形塑我们之间的关系与情感,我们觉得我们是一类人,我们可以报团取暖。
“
哈贝马斯曾说过,现代社会要靠三种不同的媒介来维系:一是货币或市场,二是行政管理的力量,三是共同的价值、语言、文化等来实现一体化。
”
那么在偶像塑造上,媒介是否应该站在大众文化层面,不再囿于资本提供的“人设”,而是遵循社会统一的价值参照体系,对偶像作为公共人物的才能、道德、参与性等多元属性进行拷问?
一旦先将偶像崇拜异化,认为他们是非理性的,那么不敢站在粉丝的对立面,就成了一个解不开的“莫比乌斯环”。
一个健康追星的人,能够在与偶像的“准社交”中汲取能量,忘却烦恼,回归现实世界时也会更加充满力量。同样,一个优秀的媒体也应该在资本和公器之间筑起“防火墙”。
135编辑器
由于追星这个事儿,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不同粉丝组织的文化也是不同的,我们都在为自己的偶像努力,不论是个人还是团队,我们都有着同样的向往。
“
追星其实追得是你自己的影子,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现实的世界中,而现实并不那么完美,你不可能做到如愿以偿,但是你至少可以把自己的生活,架构在虚幻的世界里!你看他,看那个目标,看那个样子,他就是我想要的样子,但最终投射到自己身上,你是希望自己未来能够像他一样优秀。
——撒贝宁
”
偶像就仿佛一场马拉松的领跑人,他在前面带头,后面的人在拼命追赶靠拢……
不仅仅是因为外貌而去喜欢一个偶像,更因为他们身上有值得我们去努力去追求的东西。我们在追随一个偶像的前提下,也会孝顺父母,尊敬长辈,过好当下的日子,把偶像当作生活中前进的动力,不断的努力想向前。
“
我不是因为追星而丢掉了自己的人生,而是因为我追星,我可以成为跟我的偶像,同样优秀的人。
”
每个人都有自己热衷的事情,我们应该对热爱的一切有所坚持。不同粉丝组织,有不同粉丝文化,在求同存异中和谐发展。
图片:网 络、周怡然
文案:陈晓月
排版:张尧婷
责编:白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