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某天下班路上,你在沿街玻璃墙的倒影里看见了自己日渐发福的身材,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正当此时,一个身着紧身衣的年轻小哥哥过小姐姐把一张传单塞到了你手里,热情洋溢地向你介绍他们健身房正在搞某某活动,折扣空前,末了再来一句:免费体验,办卡可退!
看着他们撑爆T恤的胸肌和隐约可见的马甲线,你心动了,立刻加微信、约体验,然后办卡、买课一气呵成,然后在鸡血了一段时间后不了了之。类似的故事我听许多朋友讲过,有人甚至数次经历以上过程,钱花了是不少,收效甚微。就个人观点而言,我是不建议没有锻炼经历的小伙伴或者初学者直接去健身房的,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培养锻炼习惯远比短时间猛练重要
刚开始锻炼的小伙伴们往往都很有激情,力求每一次都能冲破极限,从而能在短时间内达到锻炼目标。他们会在训练后得意地宣称自己练了多少个动作,举了多大的重量,跑了多少公里,并以精疲力尽和肌肉酸疼为傲,好像明天一觉醒来,自己的身体就会焕然一新。遗憾的是,一段时间的猛练虽然可能见到一定的短期效果,但只要停下训练,身体素质又会慢慢地退回原点甚至更低。
这是因为我们的身体锻炼是以“超量恢复”为原理的一个长期过程,训练会给予身体一个外界的刺激,我们的身体为适应这种刺激,会将身体机能恢复到比训练前略高的一个水平,从而更好地应对挑战。我们身体素质的提高和保持便是在持续不断的超量恢复中实现的,倘若采取短时间高强度训练,过大锻炼压力和身体劳累带来的疲软很容易使初学者放弃,而一旦失去这种持续的刺激,身体素质又会逐渐地降回原点。因而,我始终认为,作为新手,在锻炼初期通过低强度的训练逐渐养成习惯,将锻炼慢慢变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更为重要,习惯的力量将给我们带来时间复利,帮助我们维持训练成果、稳定身体素质。
二、尽量排除各种可能让你放弃锻炼的因素
我们做这样一种设想:你办了一张健身卡,为了去健身房训练,你可能需要提前向教练约课、推掉这个时间段临时出现的其他事务(推不了锻炼就泡汤了)、带着各种装备(如更换衣服)跑去健身房、经过一波插科打诨以及对漂亮小姐姐和帅气小哥哥的扫视后,终于动了起来,好不容易练完,洗澡换衣服回到家中,发现路上又出了一身汗……长此以往,我们就会发现,健身房在很多时候会成为我们进行锻炼的一个阻碍,毕竟去那里不像你从厨房走到客厅那么容易,你也不可能邋里邋遢地出现在公共场合,你想用的器材也不是随时随刻都放在架子上无人使用,当你考虑完这一圈的问题,去健身房锻炼的念头也许就消磨了大半。
因此,一旦将去健身房和锻炼身体划等号,那么你不想或者无法赶去健身房的时候,训练往往就停止了,这就又回到了上文难以为继的问题。诚然,健身房能为我们提供必要的设施,营造相对积极的锻炼氛围,一些课程也能提高我们对训练的认识,但是对于业余爱好者,我们也许并不需要健身房提供的所有服务和更为专业的指导。一次训练中,你可能只是用了两个哑铃或是一块瑜伽垫,你甚至可能啥都没用只是去做了几个俯卧撑,对你来说,你可能不知道也不必要用上健身房号称齐全的各种设备,尤其在你需要的东西都能在家里或者户外找到替代的时候,这一切是不是就显得有些多余?
三、盲目使用器械不能让你学会与身体客观对话
在你的健身体验课上,教练一般都会问,你想增肌还是减肥?喜欢练什么部位?提出这些问题无可厚非,然而初学者往往对自己的身体情况和需要的锻炼存在认知偏差。这种偏差一是锻炼经历的欠缺造成,一是由于人们在对自己身体使用程度过于自负。人体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若仅出于主观地想让身体做到怎样,而未经一定的尝试与锻炼,这种想法必然站不住脚,套用网络用语就是“脑子说懂了,身体说你不懂”。
我们需要放低自己的姿态,因为我们并不是身体百分百的主人,它无法瞬间学会你妄图它掌握的一切,它甚至还会与你的意识反抗,告诉你这样是行不通的。为此,我们应该学会客观地与自己的身体进行对话,从最单最轻松的方式开始,比如早晚走一走跑一跑,或是做一些低容量自重训练,你向身体询问,这样的程度是否可以接受,多久之后能够把强度往上提一提;在这个基础上,你还需要通过学习去理解身体的运作和锻炼机制,了解与它发生作用的途径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懂自己身体的基础上,不断让它变得更为强健,并提高自己对它的使用程度,这是在健身房盲目地举铁、跳操无法达到的程度。